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权威汉语词典中的“用”义动词为切入点,结合使用范围较广的对外汉语教材,参考常用的汉语频率词典,研究“用、利用、使用、应用、采用、运用”六个“用”类动词,依据语料库语言学和词汇语义学理论,探究“用”类动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分析留学生“用”类动词偏误,考察对外汉语教学中“用”类动词的处理方式,结合本体和偏误研究为“用”类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句法层面,本文考察CCL语料库发现,六个“用”类动词除主要作谓语外,“利用、应用”还主要作宾语,“使用”还主要作定语;六个“用”类动词多与名词性成分搭配构成主谓或动宾结构,“使用、应用、运用”的类联接框架最为多样,“使用、应用”还多与名词性成分搭配构成定中结构;“利用、使用、采用”的高频搭配形式多是对象性名词,“用”多与“于”搭配,“应用、运用”多用于把字句。
语义层面,本文参考词典释义发现,“用”类动词均有“(使)事物发挥功能”之义,“用、利用、使用、应用”的词义构成模式是E+D型,使令义较强,“采用、运用”为D+E型,主观性较强;“用、利用、采用”的语义特征较为丰富,“使用、应用、运用”语义限制相对较多;六个“用”类动词的宾语语义类别主要是方式策略类,“用、利用、采用、运用”的宾语语义类别较为丰富,“使用、应用”相对较少。
语用层面,本文考察《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和BCC语料库频次图发现,“用、利用、使用”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分析《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和自建语料库中“用”类动词的语体分布发现,“用”在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中的分布均较广,“利用、使用、采用”多用于公文报告书面语体,“应用、运用”多用于新闻媒体书面语体。
基于上述本体研究,本文考察了中介语语料库中留学生“用”类动词的偏误,偏误类型多为误代、搭配不当和错序,偏误产生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教材、工具书等教学方面的客观原因。
最后本文考察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范围较广的教材和工具书,分析了“用”类动词的收录、释义和练习方面的优缺点;结合“用”类动词的本体和偏误研究,本文力求给教材编写、工具书编纂、教师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句法层面,本文考察CCL语料库发现,六个“用”类动词除主要作谓语外,“利用、应用”还主要作宾语,“使用”还主要作定语;六个“用”类动词多与名词性成分搭配构成主谓或动宾结构,“使用、应用、运用”的类联接框架最为多样,“使用、应用”还多与名词性成分搭配构成定中结构;“利用、使用、采用”的高频搭配形式多是对象性名词,“用”多与“于”搭配,“应用、运用”多用于把字句。
语义层面,本文参考词典释义发现,“用”类动词均有“(使)事物发挥功能”之义,“用、利用、使用、应用”的词义构成模式是E+D型,使令义较强,“采用、运用”为D+E型,主观性较强;“用、利用、采用”的语义特征较为丰富,“使用、应用、运用”语义限制相对较多;六个“用”类动词的宾语语义类别主要是方式策略类,“用、利用、采用、运用”的宾语语义类别较为丰富,“使用、应用”相对较少。
语用层面,本文考察《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和BCC语料库频次图发现,“用、利用、使用”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分析《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和自建语料库中“用”类动词的语体分布发现,“用”在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中的分布均较广,“利用、使用、采用”多用于公文报告书面语体,“应用、运用”多用于新闻媒体书面语体。
基于上述本体研究,本文考察了中介语语料库中留学生“用”类动词的偏误,偏误类型多为误代、搭配不当和错序,偏误产生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教材、工具书等教学方面的客观原因。
最后本文考察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范围较广的教材和工具书,分析了“用”类动词的收录、释义和练习方面的优缺点;结合“用”类动词的本体和偏误研究,本文力求给教材编写、工具书编纂、教师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