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电针对大鼠分娩镇痛效应及其中枢5-HT及5-HT2A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其神经递质的作用靶点,探讨其对分娩镇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选择造模成功的孕鼠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六组。将各组分娩大鼠捆绑在自制的木板上固定,分别应用电针穴位、药物、及空白对照方法。电针组均从孕鼠产程启动开始至产下最后一个仔鼠为止,期间应用电针穴位镇痛。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分别以50℃热水浸烫鼠尾2cm,记录入水至甩尾出水的间隔时间。所有测量数据均以(mean±std)表示,用STATA17.0软件进行处理;针刺前后痛阈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织标本的采集:大鼠断头处死,迅速用生理盐水洗干净,标号保存在-80℃冰箱,对大脑灰质顶叶区组织中5-HT及其5-HT2AmRNA采用RealtimePCR检测;脊髓腰膨大段组织中5-HT2A蛋白用Westernblot及ELISA法检测。
结果:(1)电针对各组分娩大鼠镇痛效果比较:热水甩尾实验中针刺组和药物组镇痛优于空白组(P<0.01);药物组和三阴交组优于其他针刺组(P<0.01);合谷组优于复合针刺组和血海组(P<0.05)。(2)电针对各组分娩大鼠大脑灰质中5-HT及其5-HT2AmRNA的表达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药物组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合针刺组与三阴交组、合谷组、血海组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阴交组、合谷组和血海组大鼠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电针对各组分娩大鼠脊髓5-HT2A蛋白的表达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药物组与空白组大鼠中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合针刺组与三阴交组、合谷组、血海组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阴交组、合谷组和血海组大鼠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电针对各组分娩大鼠脊髓5-HT蛋白含量的比较:结果表明药物组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合针刺组与三阴交组、合谷组、血海组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阴交组、合谷组和血海组大鼠两两比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物组和针灸组都能提高大鼠的痛阈,对大鼠分娩起一定的镇痛作用。针刺组中大鼠中枢5-HT及5-HT2A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增加,说明5-HT及5-HT2A参与镇痛作用,提高中枢中的含量能提高痛阈;其中复合针刺组大鼠中枢5-HT及5-HT2A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最多,能起到优于其他三组针灸组的镇痛效果;药物组能提高痛阈但是不增加大鼠中枢5-HT及5-HT2AmRNA和蛋白表达量,说明能起到镇痛的效果但是不影响5-HT及5-HTzAmRNA和蛋白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