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1激活激酶2(PAK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d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p21激活激酶2(PAK2)作为一类丝苏氨酸激酶,与PAK1和PAK3同属于Ⅰ组PAK,它能够参与到多种细胞生物学活动中,如细胞增殖,细胞运动等。此外,PAK2对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有研究表明,PAK2在胃癌,涎腺腺样囊性癌,口腔鳞癌等肿瘤中高表达,并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且对于肿瘤的预后有一定意义。但目前在食管鳞癌中尚无关于PAK2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的目的:1.研究PAK2在食管鳞癌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2.初步研究PAK2对于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1.通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AK2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学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2.临床收集25例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通过qRT-PCR检测PAK2的RNA表达水平。3.通过siRNA干扰技术降低PAK2在食管鳞癌细胞系TE-1和KYSE-150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PAK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肿瘤的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有显著相关性。组织的qRT-PCR检测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PAK2的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生存分析显示,PAK2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要明显较低表达者差。2.通过siRNA法降低PAK2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后,CCK-8法显示PAK2表达的降低对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而细胞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显示,PAK2的表达降低抑制了细胞的移动和侵袭能力。结论:PAK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且对于患者预后生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PAK2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移动和侵袭能力,但对于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PAK2的作用以及其激活之后在肿瘤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为食管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MicroRNA-652在食管鳞癌(ESCC,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ESCC生物学行为即增殖、侵袭的相关性,并探究验证其直接作用位点。方法:收集37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食管鳞癌组织及其邻近非肿瘤组织。RT-qPCR检测MicroRNA-652的表达。在体外实验中,RT-qPCR检测MicroRNA-652在人食管
早产儿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带伴随的新生儿感染、败血症已成为远期不良发育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婴儿临床病征往往缺乏特异性,难以早期准确识别。但从监测的生理
许禧身是清末时期独特的女诗人,目前学界对她的家世生平、诗歌创作等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以许禧身的《亭秋馆诗钞》为研究对象,从原始文献资料出发,全面梳理许禧身独特的生命历程和创作历程,希望通过系统的研究、完整的论述为清季文坛乃至整个文学史提供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绪论部分论述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并梳理了目前学界对许禧身及其著作的研究现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进行研究的空间。正文分四章进行研究:第一章是许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组织有了全新的发展进步空间,这得益于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也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而社会组织自主性与其发展环境的关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投资和贸易交往迅速发展,成为其中重要环节的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也迅速增长,对该领域的翻译服务要求相应激增。口译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安全,空间科学,环境管理,监控等。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非制冷红外面阵的规模越来越大,从128×128,320×256,到640×480。较大的像素阵
受损路网的抢修是灾后应急响应的基础环节之一,完成对受损路网的快速抢修能为后续的物资、人力等调度提供快捷、通畅的路面通道,这对应急救援的实施和灾民的快速安全疏散具有
分类与回归技术大部分已经应用到图像分类,物体识别,信息安全等各个方面。而集成学习通过多个学习器进行合理组合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模型地分类与回归效果。本文针对单核无法
“世界”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原初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哲学萌生于对世界意识。尽管如此,这一概念的阐释却有着诸多困难,以至于在一些当代学者眼中,这种阐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
“略人略卖人”律例是位于《大清律例·刑律》贼盗下的一组律例,由七条具有概括性的律文和十八条具有特殊性的条例组成,清代“略人略卖人”律例的规定十分全面且细致,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