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主义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以短篇小说闻名,其小说集中体现了她独特的现代性、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和对内心世界的理性探索。然而,尽管她的思想极具有现代性,表达极具自发性和外向性以及她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其他重要贡献,她在文学界仍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她的一些包括逃离在内的主题也未引起读者群和评论界的重点关注。但实际上,对于时常挣扎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间的曼斯菲尔德,心理与行动层面的逃离一直是她最重要的文学与人生主题之一。同时,逃离作为人物在特定现实与心理困境下的选择,往往源于这些逃离者与社会的矛盾及其个人的心理冲突。因而,本文运用埃里希·弗洛姆关于人性和自由的理论,试图从社会心理视角来解读曼斯菲尔德笔下的逃离主题。
本文从表现、原因和结局三方面探讨了16部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逃离主题。第一章聚焦于小说中体现的两种主要逃离表现:退缩和伪装。这两种形式分别由人物性格中的接受倾向型和市场倾向型决定。其中,接受倾向型的罗莎贝尔和老妇人,市场倾向型的格雷戈里和杜克特是本章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章则对导致这些逃离的内外在因素展开分析。外因包括三类限制人性需求的社会力量和两类分别由权威与不成熟的爱导致的异化家庭关系。社会排斥下布里尔小姐的逃离、社会传统下琳达的逃离、社会等级下帕克大妈的逃离分别展现了三种社会力量对逃离的决定性作用。此外,均由父母异化关系导致的凯茜娅和玛蒂尔达的逃离及在夫妻异化关系中造就的逃离者莫妮卡和赛尔斯比先生则凸显了异化家庭关系与逃离间的因果关系。而内因则主要指由怀疑真实自我或社会自我引起的身份困境。无论是伯莎的逃离真实自我还是米勒的逃离社会自我,都是在身份困境下做出的选择。最后,经过第三章的讨论,对于积极或消极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逃离结局,分别是逃离者们获得的积极自由或追逐消极自由的结果。
总之,不管表现为退缩还是伪装,大部分逃离者在短暂的精神解困后,仅延续或加剧了困境。只有少数具有生产型倾向的逃离者可以通过逃离彻底摆脱困境。因为他们的逃离基于其生产性,实质上是一种自发式的与世界的协商而非自欺式的被动妥协或回避。故而他们能在逃离中实现固有潜能,保持自我意识,维系外部联结,进而摆脱困境。此外,本文探讨的逃离主题实际上也注入了曼斯菲尔德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生存哲学。因而,通过对曼斯菲尔德笔下逃离主题的社会心理学解读,本文旨在丰富对曼斯菲尔德及其人物的理解,以期引起相关的研究兴趣,特别是在现代人类生存语境下对其作品中逃离的思考。
本文从表现、原因和结局三方面探讨了16部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逃离主题。第一章聚焦于小说中体现的两种主要逃离表现:退缩和伪装。这两种形式分别由人物性格中的接受倾向型和市场倾向型决定。其中,接受倾向型的罗莎贝尔和老妇人,市场倾向型的格雷戈里和杜克特是本章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章则对导致这些逃离的内外在因素展开分析。外因包括三类限制人性需求的社会力量和两类分别由权威与不成熟的爱导致的异化家庭关系。社会排斥下布里尔小姐的逃离、社会传统下琳达的逃离、社会等级下帕克大妈的逃离分别展现了三种社会力量对逃离的决定性作用。此外,均由父母异化关系导致的凯茜娅和玛蒂尔达的逃离及在夫妻异化关系中造就的逃离者莫妮卡和赛尔斯比先生则凸显了异化家庭关系与逃离间的因果关系。而内因则主要指由怀疑真实自我或社会自我引起的身份困境。无论是伯莎的逃离真实自我还是米勒的逃离社会自我,都是在身份困境下做出的选择。最后,经过第三章的讨论,对于积极或消极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逃离结局,分别是逃离者们获得的积极自由或追逐消极自由的结果。
总之,不管表现为退缩还是伪装,大部分逃离者在短暂的精神解困后,仅延续或加剧了困境。只有少数具有生产型倾向的逃离者可以通过逃离彻底摆脱困境。因为他们的逃离基于其生产性,实质上是一种自发式的与世界的协商而非自欺式的被动妥协或回避。故而他们能在逃离中实现固有潜能,保持自我意识,维系外部联结,进而摆脱困境。此外,本文探讨的逃离主题实际上也注入了曼斯菲尔德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生存哲学。因而,通过对曼斯菲尔德笔下逃离主题的社会心理学解读,本文旨在丰富对曼斯菲尔德及其人物的理解,以期引起相关的研究兴趣,特别是在现代人类生存语境下对其作品中逃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