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边区平民千字课》(以下简称《千字课》)是民国时期西南地区重要的扫盲教材,其作用举足轻重,《千字课》作为当今时代识字教材和语文校本教材的早期范本,对其进行选编研究对当今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语文教育者一直在研究识字教育,在平民教育运动中,石门坎地区的平教运动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一定有其成功之处,识字教育在学生的受教育生涯中处于最基础的阶段,只有识字教育进行地好学生在之后的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才能正常进行;校本教材作为统一教材的补充教材,是该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而成供该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千字课》的编写对当今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有着启示意义。本论文共分为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结合历史发展探讨石门坎地区平民教育运动发生的背景及目的,并且分析《千字课》在此次运动中的重要作用,着重介绍编者朱焕章,将他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成果进行分析。第二章旨在探讨《千字课》的生字,生字是识字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学完《千字课》后需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只有认识了足够的生字学生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对《千字课》中的生字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且按字量和字种进行分类分析研究,主要研究了《千字课》生字中的独体字和特强级构词字。第三章主要阐述《千字课》的选文,将选文按题材和体裁进行分类,按题材将选文分为“生活主题”类、“人物传记”类、“公民党义”类、“故事道义”类、“其他”类五大类,按体裁对选文进行普通文和文学类分析,并对《千字课》中的重要部分,即选文进行着重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研究其选文语言的特点主要是朴素自然的生活化表达和选文中丰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使用在文章的阅读中对于学生来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原因是修辞手法的使用能使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语言生动形象。第四章主要针对《千字课》中的插图进行研究,插图对选文内容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将《千字课》的插图按内容分为人物图、风景图、动物图、场景图,有些插图是解释性插图,另外一些是促进性插图,并且进一步研究插图的特点和功能,《千字课》中的插图独具时代特性、插图地域色彩鲜明插图形象生动、符合民族地区学生的认知能力、插图与课文内容匹配程度高且位置恰当,进而分析插图在平民运动中提高平民文化水平的重要作用,《千字课》中的插图主要有教育功能、趣味功能、美育功能。第五章主要研究《千字课》的时代意义和当今启示,时代意义主要有提高了当地文化教育水平、改善了当地民众生活习惯,当今启示主要从对识字教材编写的启示和对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的启示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部分是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