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CARMA1基因突变、A20基因突变及甲基化情况,探讨其对DLBCL临床过程、预后及肿瘤耐药的影响,以发现 DLBCL临床发展和预后估计的相关因素,为淋巴瘤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构建MALT1基因cDNA质粒载体,为后续研究MALT1基因对DLBCL的影响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 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至2013年06月期间诊断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4例。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CARMA1基因外显子5、6、7、8、9及A20基因外显子3、6、7,DNA直接测序检查DLBCL肿瘤组织中A20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的PgP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研究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化学方法合成 MALT1的cDNA并通过 PCR扩增,经 Xho I和HindIII双酶切后插入pcDNA3.1-myc His(-),经转化及克隆筛选后,提取阳性克隆质粒DNA进行测序鉴定。 结果: 1、临床病理资料:104例DLBC患者中男59例,女45例,男女之比:1.31:1。发病年龄24-87岁,发病中位年龄56岁,发病高峰年龄50-80岁;发生于结内64例,结外40例;临床分期:Ⅰ期39例,Ⅱ期20例,Ⅲ期15例,Ⅳ期30例;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104例DLBCL中ABC-DLBCL65例,GCB-DLBCL39例。 2、CARMA1基因突变检测:在104例DLBCL中,检测出8例CARMA1基因第8号外显子存在错义突变(143位由碱基A置换碱基G),即由丝氨酸(GGA,Ser)变为苯丙氨酸(GAA,Phe)。总突变率为7.6%(8/104)。外显子5、6、7、9为野生型序列,均未发现突变。其中ABC-DLBCL突变率为10.8%(7/65),GCB-DLBCL突变率为2.5%(1/39); IPI指数3-5的病例(15.4%,6/39)较IPI指数0-2(3.0%,2/65)的病例CARMA1突变率明显增多,P=0.025;有B症状(6/38,15.8%)与无B症状(2/66,3.0%)病例之间CARMA1基因突变有明显差异(P=0.021);临床分期晚的病例CARMA1基因突变发生率较分期早的病例有增多的趋势。 3、A20基因突变检测:在104例DLBCL中,发现18例A20基因存在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表现为:(1)第3号外显子73位碱基G置换碱基T,即由谷氨酸(TTC,Glu)→丙氨酸(TGC,Ala),(2)第3号外显子208位碱基C置换碱基T,即由异亮氨酸(AAT,Ile)→缬氨酸(AAC,Val),(3)第3号外显子131位碱基A置换碱基C,即由半胱氨酸(GCA,Cys)→苯丙氨酸(GAA,Phe)。总突变率为17.3%(18/104),其中第3号外显子73位突变率在ABC-DLBCL18.5%(12/65)与 GCB-DLBCL2.5%(1/39)病例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外显子6、7为野生型序列,均未发现突变。A20基因突变在临床分期较早(I,II期)与较晚(III,IV期)病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6/53:12/33),P=0.028; IPI指数0-2组与3-5组病例之间A20突变亦有差异(7/58:11/28)P=0.025。 4、A20的甲基化检测:104例DLBCL中27例检出A20基因5调控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26%(27/104)。其中ABC-DLBCL组甲基化率35.4%(23/65),GCB-DLBCL甲基化率10.2%(4/3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5、CARMA1、A20基因异常之间的关系:DLBCL中CARMA1基因突变与A20基因突变、A20甲基化之间均无相关关系(r=0.303,r=0.142,P>0.05),A20基因突变与A20甲基化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277,P<0.05)。 6、DLBCL中PgP和Ki67表达及其与CARMA1和A20基因异常的关系:104例DLBCL中68例PgP阳性表达,表达率65.38%。27例Ki-67阳性率<40%,77例Ki-67阳性率≥40%。Ki67低表达与高表达病例之间A20基因突变有统计学差异(1/27:17/77,P=0.030),A20甲基化(P=0.607)无统计学差异。PgP表达在A20基因突变与未突变病例之间(P=0.021)、A20甲基化与无甲基化(P=0.012)病例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在 CARMA1基因突变病例与未突变病例之间 PgP及Ki-67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171),(P=0.366)。 7、随访:104例DLBCL中62例获随访,获访率59.6%。随访分析发现:DLBCL复发率在ABC-DLBCL和GCB-DLBCL病例之间(P=0.020)、Ki67高表达与低表达病例之间(P=0.013)及有和无A20基因甲基化病例之间(P=0.017)有明显差异;CARMA1基因突变、A20基因突变、Ki67表达率、IPI指数及B症状都与DLBCL的预后不良相关,(P=0.051,P=0.013,P=0.021,P=0.012,P=0.025),而A20甲基化、原发部位、临床分期、性别、血LDH水平、年龄、PgP表达均与DLBCL的预后无关(P均大于0.05);CARMA1基因突变与未突变病例、A20基因突变与未突变病例之间的生存状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7,P=0.016),而A20甲基化与无甲基化病例之间、ABC-DLBCL与GCB-DLBCL病例之间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P均大于0.05)。 8、MALT1cDNA载体构建及筛选:化学合成的MALT1cDNA经PCR扩增、酶切后见目的条带,连接转化后,质粒DNA测序显示目的片段插入正确。 结论: 1、DLBCL部分病例中少数病例存在CARMA1和A20基因的错义突变以及A20基因的甲基化。A20基因第3号外显子73位碱基突变与DLBCL的细胞来源有关,ABC-DLBCL病例中多见。A20基因突变与甲基化常同时存在。 2、CARMA1和A20基因突变及A20基因甲基化对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影响。A20基因突变病例有较高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A20突变和甲基化病例有较高的PgP表达。 3、A20基因甲基化的DLBCL病例复发率较高,有基因突变的病例生存状况较差。A20和CARMA1基因异常可能是DLBCL不良预后的相关预测因子。 4、本研究成功构建MALT1cDNA表达质粒载体,为进一步探讨MALT1基因与DLBCL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奠定了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