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及MPV/PLT可预测多种疾病的预后。然而,PLT、MPV、MPV/PLT对于尿源性脓毒症预后的预报价值迄今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目的是探讨PLT、MPV、MPV/PLT与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发生28天死亡的相关性,并分析这些指标对尿源性性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86位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按《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同时符合《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定义的国际共识》(第三版)(简称脓毒症3.0)确认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排除阿司匹林、潘生丁及肝素等用药史,血液病、肝肾慢性基础性疾病,输注血小板、妊娠及年龄低于18岁的病例,共86例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记录所有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入院当天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入院时(0 h)、入院24小时(24h)所有患者的PLT、MPV、MPV/PLT水平,以及入院24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SOFA)评分、SOFA评分。依据治疗28d后的存活状况分为生存组(64例)和死亡组(22例),同时选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25%,75%百分位数表示,使用非参数检验,两组之间的比较使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PLT>生存组PLT-0h>死亡组PLT-0h,对照组MPV、MPV/PLT<生存组MPV-0h、MPV/PLT-0h<死亡组MPV-0h、MPV/PLT-0h;死亡组收缩压(SBP)低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血乳酸、APACHE Ⅱ评分、qSOFA评分、SOFA评分、MPV/PLT-0h、MPV-24h、MPV/PLT-24h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MPV-24h、APACHE Ⅱ评分对患者死亡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MPV-24h预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当最佳截断值为12.1时,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98.4%。APACHE Ⅱ评分预测患者死亡风险的AUC为0.914,当最佳截断值为18时,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2.8%。MPV-24h、APACHE Ⅱ评分是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分别P<0.05)结论:PLT、MPV、MPV/PLT均可评估尿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且MPV-24h对尿源性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由于在尿源性脓毒症患者中检测PLT、MPV、MPV/PLT是一种经济、便捷的方式,所以应该将PLT、MPV、MPV/PLT变化对尿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潜在预测价值整合到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同时需要开展多中心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来解释其中潜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