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问题是20世纪中国新诗核心问题之一。把握新诗语言观念的演变,对于我们认识新诗本质、体察新诗特性,评价新诗整体成就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后新诗潮作为新诗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其语言观念的发展在新诗语言观念的演变史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后新诗潮语言观念进行研究。
导论对新诗语言观念演变作了简要回顾,阐述研究后新诗潮语言观念的意义。在后新诗潮那里,新诗语言从观念到实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工具论的诗歌语言认识遭到颠覆,本体论的诗歌语言观念得到了确立,这一变化深刻地改变了80年代中期以来新诗的整体面貌。
第一章探讨后新诗潮语言性质观。后新诗潮指向语言本体的探索,是从回归生命本体开始的。首先,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生命意识的强化,后新诗潮提出毁灭诗歌的功能性、实用性,回归生命的本体,使诗歌成为生命的展示方式。其次,后新诗潮通过论述语言和生命本质上的同构一体性,确立了语言在诗歌中的本体地位,突破了工具论的语言认识。“语感”则是后新诗潮联结生命和语言的关键性诗学概念。
第二章对后新诗潮语言功能观进行分析。后新诗潮既看到了凝固的语言系统对生命和存在形成的遮蔽,也看到了语言具有将生命和存在揭示出来的无限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依赖于语言的生成性。由此后新诗潮主张语言的功能是去蔽存真,呈现生命和存在。但是,“后新诗潮”矫枉过正,完全否定诗歌语言的传达功能,从理论和实践来看,都是行不通的。
第三章对后新诗潮语言方法观进行分析。后新诗潮语言方法观的实质是要打破旧有的语言规范,创造新的语言规范,在创作实践上采取打破传统诗歌语言与非诗语言的界限,拒斥修辞,重视语义转换与变异、进行语法重构等操作手法。无视先在的语言规范、不讲遵循使得后新诗潮的创造失去了根基。
第四章讨论后新诗潮语言观念形成的依据。后新诗潮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后新诗潮语言观念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在于新诗一直以来对于文学性的追求,特别是形式上的探究;西方现代语言哲学思潮的深入渗透和影响,对转变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后新诗潮对西方理论无选择批判的单向度接受倾向,也使得其本身所带有的特点和弊病被同时纳入。
第五章分析后新诗潮语言观念的理论意义。后新诗潮语言观念从“工具论”到“本体论”的转变,一方面确立了诗歌中语言的本体地位,为人们深入认识和把握诗歌语言的本质特征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关于建立新诗语言范式、建立现代汉语诗学理论的尝试,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文体建设。但是,后新诗潮语言观念转变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极端模式展开,完全排斥诗歌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割裂传统,驱逐价值、意义,对诗歌造成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