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宋代南渡诗坛作为研究的对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章考察了北宋末、南渡初及秦桧专权后三个时期的士风,指出北宋末年恶劣的士风虽在南宋初年仍然有所蔓延,但因靖康之难导致朝臣大换血,很多正直士大夫被起用,南宋初年的士风逐渐往健康的方向发展;然而好景不长,秦桧开始专权后压制打击正人端士,整个士林的风气又趋于孱弱、浇薄。士风的变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相当明显:南渡初期诗人们的作品虽然对现实的关注不是太多,但毕竟还有一定数量表现现实题材的作品,而到了秦桧专权时期,这种类型的题材几乎在诗坛绝迹,即便偶有诗人表现对现实的不满,也都窃寓于诗,以隐晦的手法表现,取而代之的是整个诗坛阿谀奉承之词盛行、鼓吹及时行乐与隐逸之作层出不穷。
第二章论述靖康之难对诗歌主题的导向。靖康之难这一历史巨变改变了社会现状,也改变了诗人的生活方式及观察问题的方式与角度。他们开始留意外在的世界,用诗歌表现时事、记录自己的流亡经历、开始呼唤并赞美英雄、对北宋的灭亡及如何收复山河进行反思,宋高宗和秦桧等人与金签定绍兴和议以后,不少诗人鼓吹中兴,另有一些诗人用诗歌表现隐逸之思。
第三章讨论南渡诗歌的艺术取向。首先考察南渡诗歌的艺术渊源,指出当时的诗歌主要取法杜甫、黄庭坚、陈师道及苏轼,同时诗人还将取法的对象扩展到陶渊明、韦应物、柳宗元、李白、韩愈、李商隐、李贺、贾岛等诗人。其次考察南渡时期的诗论,指出当时诗论基本延续北宋以黄庭坚为代表的诗学思想,但也有不少修正,甚至有些诗论家开始批判北宋以来的诗歌及诗学思想。再次讨论靖康之难对诗歌艺术的导向,指出这个历史事件使在诗坛上长久缺席的慷慨激昂与沉郁顿挫两种诗风重又出现于诗人的诗歌中。
第四章介绍南渡时期的理学诗歌。南渡时期理学家们对诗歌的艺术性开始关注,这是一个进步。南渡时期的理学诗本身的成就不高,但对当时的诗坛还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学的语言经常为诗人使用,另外理学家的思维也影响到诗人的创作。
第五章着重对南渡诗歌的历史地位作一判断。本文认为南渡诗歌成就不高,既受到诗歌发展规律的影响,又与外在政治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同时指出南渡诗歌在继承元祜诗歌传统的同时,开始向唐诗复归。基于此,本文认为南渡诗歌的主要意义在于承上启下,将元祜诗歌与中兴四大家的诗歌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