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依据极言理论和范畴理论从物质性实体词角度进行汉语极言和英语极言的对比研究,发现和解释两种语言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里,指称自然存在物的词语大多本身就具有极性意义并且同一实体词在不同范畴下的不同属性都可能存在多重极性意义。一个指称实体对象的词语,可能某部分的属性义在英语和汉语里同时具有极性意义,而某部分的属性义或者在英语里不具有极性意义或者在汉语里不具有极性意义。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中指称自然天体的实体词的极性意义非常丰富,在数量范畴、时间范畴、空间范畴下都具有极性属性义,且两种文化都在社会范畴下赋予这些词以极性意义。中西文化都认识到海洋在深度范畴和空间范畴的极性属性,但中国人民将海洋视为永恒存在者,相应地汉语词语也在时间范畴下拥有极性意义。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对山体的认知上,因此指称山体的汉语词汇具有时间极性属性义,而相应的英语词汇却不具有时间极性属性义。汉语和英语的动物类和植物类实体性极言差异性很大,可以说差异性比共性明显得多,尤其是植物类实体性极言。对于人体器官的各种极性属性的认识,两种文化存在相当多共性,而差异性较少,主要体现在对心脏的思维功能的认知上,汉语中指称心脏的词语在功能范畴上比英语中相应的词语的极性意义更丰富。汉语极言与英语极言存在的共性与异性源于两种文化思维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对于同一物质性实体对象,从不同范畴不同属性角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结果,这种结果会直接导致语言形式和涵义的多种多样。地理环境、历史及人文方面的差异导致汉语与英语里的极言在具体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介绍了什么是极言及极言的范畴特征和认知机制。第三部分探讨了汉英文化中关于自然实体的极性属性的认知共性与差异。第四部分是汉语与英语中指称自然实体的极言的对比。最后一部分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