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赫金强调两个声音是构成生命和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性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属性。作为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话理论以分析文本的对话性为出发点来探索话语的对话本质,主张作者、读者、主人公、社会意识等对话主体的地位平等。近年来关于对话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将其应用于翻译的研究却在少数,而具体到探讨译作中互文现象的翻译研究更是屈指可数。翻译活动是沟通不同文化间的桥梁,属于跨文化对话和交流,涉及到作者、文本、译者、读者等主体,因而对话理论对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可见一斑。本研究的文本对象是小说《梦碎之地》,作者韦恩·约翰斯顿凭借“互文”实现了多种话语、声音、题材的对话与融。本文将从作者、译者、译本、读者等各个角度来探讨对话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在此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分析其中的互文,以资为今后的文学翻译研究,尤其是关于互文现象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本研究首先对现有文学翻译理论,主要是对各“中心论”进行简要论述,分析优势与不足,继而引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说明其与之前理论相比的优势并综述将其应用至翻译的前人研究,将对话理论与文学翻译相结合,从对话的各方面论证翻译的对话本质,再对本研究主要涉及的对话形式互文进行扼要阐释:之后,简要介绍本研究的文本对象小说《梦碎之地》的作者、主要故事内容和前人相关研究,论证译者和作者/原作、译者和译文读者、译文读者和译本各主体间的对话,通过分析浸润在互文翻译中的各主体间的对话来论证文学翻译的对话本质,同时也证明因为对话的未完成性导致译文应与时俱进的论点。
本研究首先对现有文学翻译理论,主要是对各“中心论”进行简要论述,分析优势与不足,继而引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说明其与之前理论相比的优势并综述将其应用至翻译的前人研究,将对话理论与文学翻译相结合,从对话的各方面论证翻译的对话本质,再对本研究主要涉及的对话形式互文进行扼要阐释:之后,简要介绍本研究的文本对象小说《梦碎之地》的作者、主要故事内容和前人相关研究,论证译者和作者/原作、译者和译文读者、译文读者和译本各主体间的对话,通过分析浸润在互文翻译中的各主体间的对话来论证文学翻译的对话本质,同时也证明因为对话的未完成性导致译文应与时俱进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