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至今,研究者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数困生)的研究持续不断,学者们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数困生总体特征不尽相同,民族地区的数困生不能与非民族地区的数困生一概而论。目前,对少数民族地区数困生相关的研究也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对贵州黔东南边远民族地区的数困生进行研究。 本文依据相关理论与学者、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对贵州黔东南边远民族地区的数困生进行定性调查与分析,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建立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把探讨数困生形成的原因着手从智力条件和非智力条件分别进行。通过对民族氛围层次不同的两所学校的学生进行多元智能调查发现,智力原因主要表现在数困生的逻辑—数理智能表现比数优生差,造成数困生数学学习困难,且同属贵州黔东南但民族氛围浓厚层次不同的两所学校的学生,多元智能分布特征也不同;通过对非智力因素与外部环境的调查发现,非智力原因主要表现在数困生的自身学习状况、家庭情况、部分教师教学水平等,而数优生相对而言情况都略好于数困生。依据对贵州边远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的智能分布特点调查以及数困生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自身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原因的调查,分析出数优生与数困生数学学习情况之间的差异所在,且找到数困生产生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困生提出对应的转化策略,针对逻辑-数理智能薄弱型的数困生主要从树立多元智能观,提高教师教学效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等策略入手;针对非智力薄弱型的数困生主要从家庭、学生、教师等三个方面提出合力转化策略。最后,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且转化也初见成效,这表明调查结果显示的数困生产生的原因基本存在,转化策略基本有效,学生乐于接受转化策略,有助于对数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