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针对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设计,提出了基于环境特性、注重居住心理、强调居民参与的场所性设计模式,并结合低层高密度住区尺度与密度的特征,形成了一套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设计策略。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设计:从现实问题到理论的提出,从量化分析得到的一套从现象到现象的设计方法,最后再以实例对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第一章总结了低层高密度住区发展的脉络:对西方Townhouse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设计,提出了基于环境特性、注重居住心理、强调居民参与的场所性设计模式,并结合低层高密度住区尺度与密度的特征,形成了一套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设计策略。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设计:从现实问题到理论的提出,从量化分析得到的一套从现象到现象的设计方法,最后再以实例对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第一章总结了低层高密度住区发展的脉络:对西方Townhouse和上海里弄式民居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并总结了现有的关于场所性设计的著作与文献。之后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联排式和叠加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套密度的“平层式”住宅类型。第二章对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设计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讨论了场所性的呈现和塑造需要关注居住心理的营造,以期能激发多层次的人的交往活动,营造出社区的归属感和场所感。接着对低层高密度住区的特征进行了量化的分析。在密度层面,在传统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基础上,深入到反映家庭空间分布强度的套密度,将这三个密度指标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尺度层面,对街区尺度、街道尺度以及中心景观的尺度进行了量化的分析。合理的密度和宜人的尺度,是塑造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的基础。第三章对低层高密度场所性设计的原则与策略进行总结,关注低层高密度住区中环境的特性以及空间序列与层次、可识别性、多样性。从环境特性、居住心理、居民参与这三个层面出发,建立一套可行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场所性设计策略。第四章以山东省威海市总体城市设计中“沿山低层带”设计研究为实例,依据“因地制宜,肌理紧凑有机;组团形态随坡就势;采用多种建筑手法,错落有致”的规划原则,分析威海沿山低层带中道路、组团的规划布局与单体建筑的风格和空间形式,对威海特色的岬湾环境和城市风貌的进行回应,印证了基于自然风貌环境特性的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设计的策略。第五章以浙江湖州市南浔区“水晶晶的南浔”低层高密度住区的实践,研究其文脉的延续以及居住心理的营造,延续了市河空间中物质空间的有机性、心理空间的层次性,以此实践案例印证了以人文风貌为主导的环境特性下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设计的策略。本文记录了从2018年开始笔者参与的低层高密度住区的研究与实践,从成果中总结了低层高密度住区独有的特征,提炼了关于低层高密度住区场所性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以不同类型的环境特征出发,强调居住心理的营造以及居民后期的参与,最终实现“诗意的栖居”这一目标。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1、近年来老年克罗恩病患者越来越多,本文通过比较老年与青壮年CD患者的异同,分析了解老年CD的临床特点;2、探讨老年C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甄别高危患者,为其早期强化治疗提供指导。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及东部战区总医院初诊并有随访记录的CD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入组病例;2、将纳入的病例根据诊断年龄分为老年组(≥60
背景:随着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虚弱评估由社区人群逐渐应用于手术患者中,虚弱概念逐渐被临床医师熟知。临床研究结果支持其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且出现了评估虚弱严重程度的数种不同方法(如Fried表型,mFI及EFT等),但至今尚无统一运用于临床的、可准确评估患者预后的金标准。目的: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拟探究术前虚弱状态与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相关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细胞焦亡相关分子NLRP3、caspase-1的表达并探索其发病机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19年1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单胎孕妇360例临床资料及母婴结局,其中子痫前期组180例,正常孕妇组180例。将子痫前期组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
研究目的:对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性评价。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收集、整理各数据库关于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研究,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Pub Med、Cochrane、Google Scholar、We
背景与目的: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内镜活检病理结果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普通内镜下病灶黏膜的颜色和形态变化有时也难以鉴别早期胃癌及其分化程度。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前白光内镜和蓝激光成像内镜特征在早期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分化型早期胃癌和未分型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经内镜检查怀疑早期胃癌并取得活检病理结果的患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为严重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正常外周神经或肌肉通路的通信途径。其中,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的脑机接口系统具有高准确率、高信息传输速率以及高信噪比的特点,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然而,现有SSVEP型BCI相关研究仍旧存在一些
软件工程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代码,这些代码广泛分布于网络、个人电脑和代码仓库中。随着软件开发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这些海量的代码必将发挥巨大的重复利用价值。重用现有代码可以降低开发难度和提高开发效率,因此从海量的代码中搜索到开发者期望的代码片段来满足新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研究人员提出多种代码搜索技术,帮助开发人员从大量静态代码中搜索到期望的代码片段。现有的搜索技术存在一些
1型糖尿病(T1D)是由于机体的防卫系统攻击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治疗手段如胰岛素注射易引起血糖异常波动,而全胰腺移植则存在供体短缺及免疫排斥等问题。近年来,利用可渗透隔离的半透膜将外源性β细胞封装保护的生物人工胰岛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过去已有的封装膜材包括基于水凝胶的微囊以及基于聚合物、无机微纳孔膜的封装大胶囊等。纳米多孔金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生物惰性、独特的微
SRAM内部晶体管的密度高,同时SRAM占SoC芯片的面积比例高,导致SRAM的漏电流成为SoC芯片漏电流的主要部分。对于经常需要进入睡眠模式的物联网芯片,睡眠状态的静态能量损耗可能比活动状态的动态能量损耗更高,降低SRAM漏电流可以有效节省芯片能耗。降低SRAM在睡眠时的供电电压,可以降低SRAM在不同温度和工艺条件下的漏电流,但供电电压不能无限制下降,否则将无法保证SRAM的数据保持良率,因此
现代社会正朝着复杂化、现代化、科技化发展,这一切归功于人类在各种能量转换和应用上面的技术进步,能量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目前,将可再生能源转换成电能日益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趋势,该转换形式不仅可以减少发电厂的排放,还可以向农村地区提供廉价电力。当大电网设施无法覆盖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修建电网基础设施时,可再生能源离网发电系统可以灵活和低成本地应用于农村或一些偏远地区。因此,在农村或偏远地区使用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