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rangers' Self-pursuit and Transendence in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free9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骨师之女》是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作品挖掘了美籍华裔人群的生存状态,呈现出其作为“异乡人”的自我追寻和超越。小说讲述了美籍华裔“鬼写手”露丝家族里三代女人不寻常的人生遭遇。通过其身为“异乡人”的经历,谭恩美展示了小说三位女主人公“飞散”的生活状态:面对不同文化不知如何定位自己;然而,在自我追寻的困境里,她们却并未消极,而是敢于从逆境当中拼搏、超脱,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人生的超越和升华。而这种境界,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美籍华裔人群所展现出的积极的“飞散”态度。  本论文通过综合运用“飞散”理论,以小说《接骨师之女》里三位女主人公:宝姨、茹灵和露丝的经历为主线,从积极的角度来解读美籍华裔“边缘”人群的生活,不再把其常规性的设定为受难者的消极群体,而是展示其“跨界”生存的经历所赋予他们的多重视野和逆境求生的能力,以及历经磨难以后的超越。  本文分为三部分,结构呈“递进发展”关系:论文第一部分,探讨及对比了美籍华裔群体过往的失意和当今的进步,挖掘其超越和成功的典范,为本文的论题奠定现实的基础;论文第二部分,通过展示《接骨师之女》里三位女主人公:宝姨、茹灵和露丝在“飞散”状态下所经历过的痛苦和磨难,着重分析她们三位共有的“失语”状态,展示了小说中的主人公作为“异乡人”所面临的两难境地;论文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三位女主人公主动突破“失语”状态,获得“话语权”,再探讨其不断通过各自独特的方式来摆脱生存的窘境,获得精神启迪,以实现人生超越;同时,本部分更深入挖掘了文中各位主人公从以往的不幸经历当中,获得重生和超越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广大美籍华裔“飞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成功典范。  本论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们“飞散”经历的分析,探讨谭恩美《接骨师之女》里对美籍华裔群体生存现实的乐观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鼓励人们学习其逆境里坚韧、灵活的生存态度,不断成长、超越,真正实现超凡的自我,以此为读者阅读这部小说提供更深远的思考空间。
其他文献
电影字幕的翻译质量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人们对原版电影的理解与欣赏,而电影字幕中影射的翻译更是不能忽视。影射是极富社会背景和浓厚文化色彩的文化专属词语,如何有效传递这些文
从文学翻译体系来讲,儿童文学的翻译还处于边缘位置,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对比研
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这一概念最初由MaCroskey&Baer(1985)提出,用来解释母语交际中人与人之间有规律的语言行为差异。MacIntyre&Charos(1996)把这一概念拓展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幽默在人们的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它的翻译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前人已经对其翻译做出一些研究,但是几乎没有一项研究能够提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英国19世纪末期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快乐王子及童话集》中的死亡主题蕴含着典型的唯美主义美学。本文聚焦他的童话集,挖掘其死亡主题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