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代中晚期,帖学严重式微而碑学强势崛起,对清末书坛的帖学形成压倒之势并直接带动了篆隶复兴。篆书(小篆)在经过宋元明的沉寂低迷后重新达到顶峰,篆书名家星光灿烂,百家争鸣,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堪称有清一代篆书的三座高峰。吴让之和赵之谦篆书都出于邓石如篆书系统,有共同点,但他们最终的篆书面貌却截然不同,本文以邓石如为前提,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吴让之、赵之谦取法来源即对秦汉、六朝碑版取法,对邓石如取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中晚期,帖学严重式微而碑学强势崛起,对清末书坛的帖学形成压倒之势并直接带动了篆隶复兴。篆书(小篆)在经过宋元明的沉寂低迷后重新达到顶峰,篆书名家星光灿烂,百家争鸣,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堪称有清一代篆书的三座高峰。吴让之和赵之谦篆书都出于邓石如篆书系统,有共同点,但他们最终的篆书面貌却截然不同,本文以邓石如为前提,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吴让之、赵之谦取法来源即对秦汉、六朝碑版取法,对邓石如取法,以及吴让之、赵之谦篆书的用笔方法、结体方式、力量类型、审美旨趣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他们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在他们的个性和审美差异,由人及己,鉴往知来,反思自己,对书法创作实践具有借鉴警省之义。
其他文献
吴彬主要活动在明代万历年间,在绘画史上是一位不太受关注的画家,历史记载也极为简略,直到高居翰1970年发表了论文《吴彬及其山水画》,称其为境界高深的画家,远远超出了任何学者对他的现有评价,才将大众的视野重新聚焦到吴彬身上。画家吴彬,其山水绘画独具风格,世人对他评价为“荒怪、夸张、虚幻”等等。其不止是一位职业画家,宫廷画家,还有居士身份,还是一位文人画家。在明代,其绘画和文学造诣受到了时人的赞誉和肯
甲骨文是现在使用的汉字的祖先。但甲骨文的再发现史却并不长。1899年,王懿荣在偶然机会下发现了甲骨文。此后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和美术学陆续展开了对它的研究。去年是自发现甲骨文以来120周年,但甲骨文仍然有很多在历史和文字学上的谜団。以至于在甲骨文书法作品的创作中能够使用的文字和具体的书法指导书很少,这使甲骨文书法创作变得极其困难。甲骨文的研究是全球性的。最近在中国举行了许多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
吴茀之的绘画经历由蒋廷锡、恽寿平一路引入,入学上海美专后受到吴昌硕绘画的影响转为大写意风格,随后为摆脱吴昌硕画风之囿,转益多师,从徐渭、陈淳、朱耷、石涛、李鱓等前人画面中汲取养分,历经多年反复实践揣摩,终优入前人之法,开创新貌,形成了以富于节奏感的灵动而具骨气的用笔和古拙而自然丰润的运墨遣色所构成的笔墨语言,走出了从能到精继而到达“有我”的道路。吴茀之绘画的节奏感及畅神、畅情、畅意的作画状态一直是
宋代宫廷绘画,堪称中国写生绘画的巅峰。宋朝主张“以文治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当时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宋人格外注重精神文化修养,尤其是文化艺术得到高度关注。而北宋初期刚刚完成统一,政权巩固为第一要务,画院建设主要沿袭前朝规章制度,“黄荃富贵”的宫廷画风影响了宋代九十余年,并一直以黄荃父子的笔法作为当时技艺评判标准。到了北宋中期,随着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宋朝宫廷画风落入陈陈相因的窠臼
中国的农耕文明发展历史悠久,农作物作为农耕文化的核心代表,在不同的朝代被赋予了不同的艺术含义。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农作物文化的历代发展脉络,分析诸乐三选择农作物题材作为创作主体的动因,并通过分析诸乐三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作品,对作品的构图布局、色彩运用、用笔用墨技法以及情感传递方面加以剖析和总结。本文将农作物绘画的演变历史从秦汉至清末作了简单的梳理,以此为切入点,引出农作物这个题材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含义和
北宋多大山大水,层峦叠嶂。宋儒强调“格物致知”,自五代以来,北宋山水画对于自然的真实再现达到了高峰,在这样的时代中,中国画是如何发展的。《溪山行旅图》中所展现的渐修式的山水画关怀,“五日一山,十日一水”,以“行旅”的态度来达到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但是“可行,可望却不如可游,可居。”这种“卧游”的态度,反映了封建士大夫渴望林泉,足不出户以
本论文主要汇整流传至今的魏晋南北朝小楷并对其分类,进而探讨其真伪与衍化现象,以及相关的形态和形式问题。魏晋小楷虽主要指曹魏至东晋时期文人的小楷面貌,但其源流是从三国锺繇至东晋诸贤乃至南朝文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文人真书书写体系。传世魏晋真书以《淳化阁帖》为主,可见魏晋士族的真书表现。但真书表现有法度严谨与随意之别,也有真书带有行化的倾向,因此魏晋真书可划分为:楷、真、真行三类。虽然《淳化阁帖》
蓝瑛一生的作品中,多数为设色绘画,以纯水墨绘就的并不太多,在其设色山水画中,秋景题材山水作品在其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此类作品中,蓝瑛自题落款的“秋”字作品,也不在少数,画面呈现秋景的更不胜枚举。作为“武林画派”的开创者,其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在他众多秋景山水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蓝瑛在这些秋景山水画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特别在没骨画法上更是有着独到的开创性画法。受董其昌文人绘画理论的影响,在笔墨意趣
本文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太平天国侍王府中的山水壁画《四季捕鱼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壁画原作与研读相关文献著作的方法相结合,以《四季捕鱼图》为中心,多角度地对其图像本身以及旁涉问题展开探究。太平天国壁画除了一般壁画所具有的装饰、记录、叙述等功能之外,其绘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于其祈福性,它寄托了统治者的许多愿望,以一种民间式的、很直接的表达手段来达到其祈福的目的。其中,《四季捕鱼图》一组四幅图画
本文以《泰山金刚经》为主线,从清中晚期对此摩崖关注程度入手进而探析近现代书家对其接受的书学现象,引发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考。本文通过三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近现代佛教复兴、碑学大盛及大字书写流行等背景,进而分析近现代书家接受《泰山金刚经》的成因,及《泰山金刚经》被接受的书风特点;第二章,论证近现代书家对《泰山金刚经》书风的取法与代表书家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从清中后期学者对其关注现象引入,从而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