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是文学实践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文本观导致不同的阅读策略并在阅读中产生不同的文本意义。文化诗学主张在深阔的文化关系中解读文本的意义,于是对文本的解读也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为实现在不同文化、身份、阶层之间更合理的对话,文化诗学主张在文本解读的各种可能性中首先从善意的角度理解文本。对文本的善意解读根基于对人性善的选择,文学文本的创作与解读应有利于人性善的建构。对人性的善意理解,从善意的角度理解人性,实际上是从正面引导、建构、改善人性,从而使人性趋于完善。文化诗学认为文学文本与现实人生具有相互建构的关系,所以,对人性的善意解读与对文学文本的善意解读应是一致的过程。所谓文本的善意解读,首先是在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中选择善意解读的角度和立场,愿意尽可能适当、正确地解读文本;其次是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尊重文本的自身呈现,善意理解文本的初衷;再次是重视阐释文本的诗意向往,也即阐释文本所探索的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为此,我们不仅要采取善意解读的态度,也应探讨文本善意解读的具体方法。对文本的善意解读涉及诸多问题,限于学力本文只能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文学文本也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时代各有其代表性的体裁。在当代,散文是最普及的文学体裁,由于散文具有写实性从而它与现实人生的相互建构关系也最为典型,因此本论文主要以散文文本的善意解读为切入点,围绕两个具体问题展开论述:(1)散文文本的叙事与事实不符时,善意解读的解读策略与方法,主要以三毛的散文为例进行论述。(2)散文叙事对生存可能性的诗意探索。各类散文作者,他/她对自己的叙事,往往是在探索自己生存的可能性,写作的过程也是建构诗意人生的过程。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史铁生,他为人类创作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也成就了他高尚、诗意的人生。文学文本的意义在读者与文本交流中建构而得,因此可以合理地要求读者从善意的角度解读文本。文学文本与现实人生具有相互建构的关系,对文学文本的善意解读实际上是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人生的诗意引导,积极建构向善的理想文化人格,从而提升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