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the Translaltion Strategies of the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Hongloumeng from the Persp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dddddd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学是60年代在西欧新兴起来的受结构主义和语言学影响而产生的研究叙事文学的理论。80年代介绍到我国后叙事学很快成为解读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要方法。
  然而中国古典叙事文学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的叙事观、叙事模式与尺度标准,运用西方叙事学理论对中国古典小说分析研究难免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学者已迈开了建设中国叙事学的步伐,建立了以中国文化出发的中国叙事学,为研究中国文学的结构技巧提供了分析模式。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从中国叙事学理论视角对《红楼梦》及其英译本进行系统性的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做一些尝试性探讨和分析以期弥补这一空白。
  本文试图从中国叙事学理论的三个方面,即:意象,叙事时间和人物描写来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对此三个方面的传递与转化,以及两位译者在传递这些匠心独运的叙事功能时所运用的翻译策略和所造成的得失。意象部分分析了石头与月亮意象的叙事功能在译文中是否以及如何得以转换。叙事时间主要是从倒叙和预叙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预叙又从判词,歌曲,谜底和酒令四个方面来分析两篇译文对其的转化情况。最后是人物描写,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场景和事件中,人际关系中和自身表现中。因此本文第五章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翻译情况以及所运用的策略。
  通过研究发现,在意象篇中两位译者在翻译石头和月亮意象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翻译策略:一是保留意象,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和文学内涵;二是添加意象,补充说明其叙事功能;最后是替换意象,贯穿译文情节。在叙事时间篇中又分别运用了多种策略:倒叙功能通过直译来体现。在预叙功能的传递中,中国特色的词汇则是被巧妙地转化为英文词汇或者直译结合加注法;谜语翻译则是通过补偿法;同音异义词使得其译文中预叙功能难以传递。最后一章人物描写篇主要运用了加注翻译中国成语典故以及巧妙转换中英文谐音法。但是由于中西方对妇女观念上的差异,霍克斯未能准确地翻译出人物行动描写。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了将中国叙事学理论应用于小说翻译是可性且必要的,同时期望本论文研究结果能为中国古典小说翻译研究以及《红楼梦》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其他文献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后殖民理论在西方学界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当代最新的理论思潮之一。90年代初以来,后殖民理论开始被陆续引入中国,在中国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印度学者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代表了当代西方后殖民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研究的紧密结合也受到了学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自从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之后,“文化翻译”的概念经常出现在国内外的翻译研究文章中,并且这
学位
翻译研究不断从临近学科吸取养分以拓展自身的研究领域,而翻译与文学文体学的联姻却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文学翻译与文学文体学有着天然、本质的联系。文学文体学强调实际运用中的语言选择,将文体及其产生的效果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文学作品中有助于表达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并探讨它们的文学价值。而当前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小说翻译似乎过于强调对原作所指内容的传译,相对而言,对原作所
学位
张谷若是中国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和翻译专家,其中尤以其翻译的哈代作品而享誉中外,因此被誉为“哈代专家”,同时以其严谨的翻译态度,被称为“译界楷模”。中国读者所熟悉的译作有《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等。其译作独具特色。在20世纪30年代,当硬译死译风靡之时,他的译文晓畅明白,尤其是让中国读者看起来觉得通顺流畅。近年来,随着对张谷若其人其译文特色的研究日臻深入,其“地道的译文”思想,方
学位
期刊
作为图式理论的一部分,文化图式是指人们用于感知世界上各种文化现象并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文化的背景知识结构。随着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发展,把文化图式理论用于翻译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译者的翻译过程,而且有助于拓展翻译研究的视野。  《围城》是一部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其语言幽默,文化内涵丰富。目前对其英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幽默翻译、隐喻翻译、前景化语言翻译和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及翻译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上。因
学位
在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水意象出现的频率之高是其它意象无法企及的。水意象贯穿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始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形态万千。水意象不同的形态特征在诗人和读者心中引起的联想意义也不同,水意象因而成为中华文化中内涵丰富的意象之一。但之前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水意象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译文的对比以及翻译技巧等层面,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因此对水意象的翻译研究亟待深入。  本文以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空白”
期刊
翻译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还是译者将原作的美移植到译文中的一种审美和创造美的过程。由于中英文在字、形、音、意等语言方面木身存在着较大差异,文化方面如传统习俗、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以及审美观等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照字面直译原文,这就需要译者灵活采取“变通”手段,再现原文的意境美和音形美。余光中是知名的作家和翻译家,他提倡翻译中灵活“变通”,也力推以诗译诗,在其自译中将作者和译者融为一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