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演变研究(1915-1949)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19850505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之后,我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处于任由西方列强宰割的悲惨局面。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难题与历史使命。为此,中国人民历尽艰难,进行了伟大卓绝的探索与抗争。在救亡图存和复兴民族的探索过程中,中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人们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试图以科学救国,以科学实现民族的复兴。这一时期,“科学”被赋以了极大的期待。在当时中国人的眼中,科学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不仅意味着可以制造坚船利炮,可以富国强兵,还意味着可以用以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由此,当时的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科学价值观,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是中国人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是指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特殊时代里,中国人在以“科学”救亡图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科学的价值观念、价值思想、价值理论体系。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落后贫困时期,科学并不发达,科普程度也十分有限,当时社会各阶层状况又复杂多样,很难一一分类加以研究,只能将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的科学价值观作为典型代表加以研究。具体而言,选取的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张君劢、胡适、蔡元培、丁文江、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等。研究认为,他们的有关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
  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起,“赛先生”和“德先生”逐渐广为人知,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例如,当时的“科玄论战”对当代中国人仍然影响重大。1949年之前,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通过论战、宣传、教育等,使广大民众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认知和认同。1915—1949年期间,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是向当代演进重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之加以研究,对了解把握当代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对于继续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915—1949年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的形成,除了借鉴和基于西方科学价值观之外,还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还赋予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回应“救亡图存”和“自强保种”时代使命的价值期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价值观主要以文化科学价值观和制度科学价值观为主。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多种科学价值观并存。除了上述两种之外,主要还有以下三种:其一是以西方近代科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的科学价值观;其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价值观;其三是以新儒家哲学为代表的新儒家的科学价值观。注重科学的工具性仍是这个时期中国人科学价值观的一个主要特点。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期间的先进知识分子看重科学具有反对封建迷信、启蒙民众思想乃至变革社会制度的作用,相应的科学价值观在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科学价值观的演变轨迹主要是中国人以“科学”作为利器,探索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走向民族复兴道路的过程。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其演变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那就是当时中国人以科学为基础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加以重新解读和选择,从而对自己国家的整体价值观、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加以重新选择。其中,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中华民族“经世致用”等文化传统观念,对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之明显地兼备了两者的特点。
  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经验证明,要使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必须经过相应的教育才能达成;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其前后时代之间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当代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是从五四新文化时期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继承发展而来,而且,在当代,这种价值观还在不断演进之中。
  通过梳理中国人科学价值观的演进及其得失,我们可以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中国人的科学价值观,对处于新时代的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统治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治边政治制度。广西的土司制度起源于唐宋羁縻州府制度,元朝时期正式被确立为土司制度,在明朝时期得以蓬勃发展,并趋于完善。明末清初,广西土司制度出现弊端,清雍正帝时期对广西土司地区进行大规模改流。至此,广西绝大部分的土司地区改为流官管辖。民国时期,广西土司制度才得以最终改流完成。广西改土归流时期跨度大,各土司情况复杂,改流难度大。在改流过程中
学位
行政自制理论是晚近兴起的内部控权理论,是对传统行政法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行政自制是指行政主体自发地约束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使其行政权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运行的一种自主行为,简单说,就是行政主体对自身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我控制,包括自我预防、自我发现、自我遏止、自我纠错等一系列下设机制。实践中,随着环境治理法治化的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权力的边界在逐渐拓宽,传统的外部控权理论难以适应当下的控权新要求,就立法
学位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环境问题是世界性议题,世界各国面对环境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理,我国也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国家高度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行了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十九大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我国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标志着多元化的环境
学位
书面的裁判文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司法审判的静态化复刻,裁判文书说理正是当事人以及其他受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评价司法的重要渠道。这其中行政裁判文书尤为特别,其说理的价值不仅体现于说服诉讼双方当事人认可裁判结论进而息诉服判,更是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向外界展现司法力量对于行政职权行使的监督。因此本文主要以行政裁判文书的说理为视角,立足于司法实践,运用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
刑事诉讼速裁程序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重大修改内容之一,可以说是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以外的,针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而设置的一种特殊的、更为简化的诉讼程序。在突破原有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及各司法部门的沟通协作,以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方式,进一步简化诉讼流程,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因此,对刑事速裁程序展开探索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它符合公正和效率两大刑事诉讼价值要求,体现
学位
国际投资条约法律体制正面临着重大变革。传统国际投资条约无论在实体方面,还是在程序方面均趋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纳入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允许外国投资者启动国际仲裁程序向东道国索赔。现有的国际投资仲裁实践表明,国际投资仲裁庭在条约的解释与适用时,多偏向于做出对外国投资者有利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国家开始修正本国的国际投资条约战略,甚至尝试通过退出《ICSID公约》和终止双边
信息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之一。信息通讯技术以储存、处理和传输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交换技术,将人们需要的信息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记录、整理和传递。数据不仅是信息内容的载体,而且是现代“数字经济”的基础,数据挖掘利用的效率,影响着“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相关企业资源配置效能和产品的竞争能力。数据价值愈发凸显,数据竞争不断显现,数据控制者保护数据财产利益的意愿强烈,但数据的法律概念
学位
在刑法中,纯粹的自杀不构成犯罪,但与自杀有关的帮助自杀行为应如何进行处理尚未定论。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务中,通常是将帮助自杀行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这种处理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引起各种争议。帮助自杀行为不符合刑法分则中现有罪名的构成要件,而我国刑法中又并未将帮助自杀行为独立规定为罪。因此,依据罪刑法定原则,现行刑法难以规制帮助自杀行为。但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由于帮助自杀行为对他人产生的恶劣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的发展从无到有,到后来突飞猛进。事实证明开发区已经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我国探索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面对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复杂化、多样化、专业化、高标准化等要求,也反映出我国开发区现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制度、薪酬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弱点,尤其是开发区管理机构和运营模式不能更好地适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需要。本文通过规
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自1979年7月1日由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198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后经1996年、2012年、2018年三次修正,至今已经走过近40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尊重和保障权利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原则。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以审判为核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保障权利已经成为我国法律的重要任务。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是重要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