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女性的诞生对凯特·肖邦《觉醒》的神话原型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over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作家凯特·肖邦是一位命运多舛的女性,她的创作生涯短暂而赋有传奇性。作为一位个性独立,自我意识超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和反映十九世纪女性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追求而闻名。然而她的这种前卫的女性意识却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在其代表作《觉醒》发表之际,各类批评如潮水般涌来,使得她的创作生涯就这样戛然而止。然而,正如美国著名评论家凡·沃·布鲁克斯在1952年评价《觉醒》时写道:“南方19世纪的小说中有一本是值得牢记的,这本完美的小册子要比许多多产作家的整个作品都重要。”美国女作家维拉·凯瑟认为,《觉醒》一书是美国的《包法利夫人》。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必然存在着它的普遍意义。以莎士比亚的著作《哈姆莱特》为例,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对不同时代的人产生深刻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由于其精巧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语言,而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是人性中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深深震撼着读者,在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而《哈姆莱特》的故事也和希腊神话一样,并不是剧作家的发明,而是取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神话传说,而哈姆莱特的原型甚至可以追溯到东方神话。这种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被定义为原型。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将原型定义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沉淀物,荣格认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由于作品中塑造的艺术意象体现出全人类的生活经验,表现了人类精神的原型。   本文将从容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神话原型理论入手,发掘《觉醒》中所暗含的丰富的圣经原型和希腊神话原型。通过作者在小说中独具匠心的对古老原型和原始意象的表现,来解读艾德娜作为不同的原型在自我的觉醒过程中,对死亡,探索和再生等原型主题的深刻再现。本文认为《觉醒》中的艾德娜不仅代表了一位女性的自我觉醒,从更深层次上来看艾德娜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体验着人类生存的过程,探索着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发掘《觉醒》中暗含的众多的原型主题和原型意象对于理解艾德娜的不同层面的觉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孤岛、缀满果实的橘子树和蛇的意象,不禁使人联想起人类最初的精神家园—伊甸园,而艾德娜对自我价值和独立的无畏的探索和追求,正是对夏娃勇于摘取智慧果,挑战上帝权威的再现。失去伊甸园后虽然人类遭受了生活的痛苦和折磨,但却获得了宝贵的智慧和自由。正如艾德娜在经历了身心的觉醒后感慨道“觉醒起来,即便感到痛苦,也比一辈子在幻想中受蒙蔽要强得多。”而小说中大海的意象贯穿始终,不断地呼唤着艾德娜重回大海的怀抱,而艾德娜对爱情和对自由的勇敢追求,使人联想起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女神阿芙洛狄忒。众多的圣经原型和古希腊神话原型构成了小说的深层结构,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本文还将从荣格的“个性化”理论角度,来揭示艾德娜的觉醒过程实际上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心理成长的过程,是对自我的深刻认识和完善的过程;是打破传统社会所赋予女性的虚假的人格面具,追求真实人格面具的过程;是冲破社会和宗教束缚,寻找和追求灵魂独立和理想的阿尼姆斯的过程;是勇于追求和探索生命真谛的过程;是一位新女性的诞生过程。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讲,它又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种社会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外语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英语教师越来越关注如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基于网络的英语语言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中医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它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伟大文化遗产中的珍宝。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医已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极有成效。   英语
法律在我们的社会事务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模糊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法律作为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必定会被语言的模糊性所影响。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