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营造和谐校园、评价和谐校园的标准是什么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高校生态系统理论,对高校进行了系统的整体的研究分析,提出高校外部生态系统由企业、政府、社会组成,高校内部生态系统由校园管理子系统、校园主体子系统、校园教学子系统、校园学术子系统、校园安全子系统、校园文化子系统、校园环境子系统等七个子系统组成。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管理学、生态学、组织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对影响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众多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从政策、经济、文化三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出高校生态的基本特征(动态平衡性、系统性、开放性、服务性、竞争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谐校园建设应当侧重自身内涵的和谐有序建设(院系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师生之间);高校应当是一个开放的整体,以便于高校间与高校内部资源、信息、能量的交流与互补;高校应当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服务性的角色,以服务于社会。并重点提出了和谐校园的评价标准体系。认为评价标准体系有利于和谐校园生态规划,有利于和谐生态人的培养,有利于高校的和谐预警。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现实意义、高校生态内涵的界定、研究维度的选定原则等;第二章对涉及高校生态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并针对影响高校生态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类,揭示其各自的作用及特征;详细描述分析影响高校生态的因素是如何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及影响力的强弱;第三章探讨和谐校园的内涵与特征,并针对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问题分析。第四章探讨高校生态学理论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运用,提出适合和谐校园建设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结合我国高校和谐校园的特征进行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以求为我国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导。第五章是对本论文的全面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