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联关于报告文学的文艺倡导与现实创作以社会实践为坐标和尺度,涵括了宏大的思想存量。它已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或地域意义上的文学概念,革命、战争……在我们的阅读视域中不光是作品、人物形象、事件、情节,更多的是与之脉息相通的思想光辉,它满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涌动着燃烧的生命激情,它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那一历史时期激烈跳动的时代脉搏,更深入地去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变迁:在左联的倡导和实践下,报告文学在创作实践中及时适应了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通过对疾风暴雨式的社会历史变革和波澜壮阔斗争生活的真实展现,以激昂震颤的文字谱写了中华民族威武雄壮的抗战、反封的民族革命史;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递进式完成了概念引进、边界框定、主题阐释三大文本理论的诠释和创造,表达了报告文学的原始生命情态和更趋本真的价值追求,拓荒性地开启了我国报告文学的话语方式和表现范围,推动了此后报告文学的发展。因此,从整个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观照,左联已具有“盗火”者和“燎原”人的意义。本文以左联与三十年代报告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攫取、分析的内容遵循三个原则:创作主体曾是左联成员;创作内容和方式积极响应了左联关于报告文学的文艺倡导;作品意蕴体现了左联时期的时代特征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勾勒了报告文学在我国萌生期的发展脉络,并介绍了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选题的依据。正文按“左联为什么倡导报告文学、左联创作了什么报告文学、我怎么看待左联与报告文学”的逻辑思路,采用亦史亦论的写法,分四个部分对其展开论述:首先,文章递进式地揭示了左联倡导报告文学的历史动因;接着,文章勾勒了左联报告文学创作的嬗变轨迹并探析了其文体内在核心要素的逐步形成过程;然后,文章对我国报告文学理论“拓荒期”左联关于报告文学文体特质的探讨与建树进行了梳理和评析;最后,文章从文学批评的视角反思和评议了左联关于报告文学创作的文体观念、整体实况以及作品与政治的关系,并就报告文学范型文本特质的建构从创作的主体要素、文体精神和艺术表达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结语从整体上归纳和总结了左联对于三十年代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