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义务新课标》),总目标提出:“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要求;基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组成“四基”。《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普高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课程理念。可见,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和学生自身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的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以数列教学为例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思维引导进行现状调研,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实施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框架。这对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重要作用。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首先,本文从《义务新课标》中“双基”向“四基”的转化,研课活动引发的思考和数列教学本身特点,三方面论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文章第二部分,从思维引导与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已有数列教学研究四个维度进行综述。数学课堂教学是以数学知识为原材料,经过学生思维活动加工和教师恰当的思维引导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导”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思”,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点拨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第三部分,本章简述引导与指导两个概念,从指向性、教学难度、师生角色,教学形式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和辨析。第四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研究,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思维引导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线教师在进行思维引导教学时,缺乏理论基础;不清楚课堂教学中,怎样的引导才是有效的引导;做到何种程度,才是对学生思维引导的正向促进;具体实施时,采取怎样的方式引导等问题。其次,不同学段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差异,是课堂思维引导实施程度与有效度的重第五部分,从二重性知识观、元认知学习理论和启发式教学思想,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思维引导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第六部分,基于理论研究基础,分析教学课堂观察和录像。进一步,拟定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的思维引导策略。并通过学生个案分析,检验了方案的实施效果。第七部分是教师思维引导评价框架的构建。为评价思维引导的层次和效果,定义了“自然度”,层次划分引导水平。第八部分,总结和讨论。对本文研究结果的总结与反思,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