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及其影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p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福建社会历史迅速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福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很大的成就。特别在科举考试方面,宋代福建科举全国第一。科举活动的盛衰和中举及第人数的多寡,往往是衡量一个地区文风高下和教育水平高低最重要也是最客观的尺度。同全省一样,宋代闽北地区有许多读书人考中了进士,宋代闽北地区进士的兴盛概况、原因及其社会影响是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作者搜集了大量的福建省志、闽北各县的县志等有关闽北进士的材料,阅读了相关的史书和一些专家研究福建文化的专著,并对大量的史料和材料进行考证、分析、比较和概括。宋代闽北地区科举考试出现了兴盛局面,有2092人考中了进士,呈现出各州县进士数地理分布不平衡的特点;地理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发达、经济的发展、刻书业的繁荣、浓厚的学风与劝学习俗与闽学的兴起是宋代闽北地区进士兴盛的原因;许多闽北进士是当时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知名人物,在《宋史》和《八闽通志》中都做了记载,对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部分的进士在福建做官,他们对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作了很大贡献,使福建的刻书业更加繁荣,促进了闽学的最终形成并向全国扩展,使程朱理学在全国占统治地位。
其他文献
省政府合署办公制度,于1934年开始在豫、鄂、皖、赣、闽五省试行, 1936年10月起在全国各省正式实施,直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结束。其实施原因,一是当时的省政府机构、人员数
公元1780年(朝鲜正祖四年,清乾隆四十五年),朝鲜学者朴趾源以朝鲜政府使节团随行一员的身份来到中国,观察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文化、民俗、经济、政治等,且他在中国期间广泛
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带有根本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吸取了历代监察制度的精华,集中国历史上监察制度之大成,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
农村合作运动与近代乡村社会的变迁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在19世纪20年代,由于国内自然灾害,军阀混战等原因,加之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中国农村呈现出前所
本文主要依据地方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考察莆田东华社区的家族组织、庙宇系统与仪式传统,探讨明清以来乡村社会文化的演变趋势。全文共五章,约35000字。 第一章“前言”,简要
本文旨在以漳州窑系为中心探讨明末清初福建与东南亚的陶瓷贸易。从考察漳州窑系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整个过程出发,结合明末清初中国与东南亚的历史背景,尤其是西方殖民者
本文对摔跤挠羊赛与近现代忻州、定襄、原平社会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摔跤挠羊赛是山西忻州市、定襄县、原平市独具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它经受了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考验,代代相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日军入侵和中共革命在晋西北的发生发展,促使这片古老而不乏活力的根据地经历了剧烈的社会演变,它所引起的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大大改变了该地区的社会结构
郑玉是元末徽州地区经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授徒讲学,门人众多。著述有《周易纂注》、《程朱易契》、《春秋经传阙疑》、《师山文集》。郑玉在《春秋》学方面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