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杉木人工林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都有有关杉木的国家攻关专题,这些研究为我国杉木经营和栽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是尽管其经营历史悠久,有大量研究成果,但杉木人工林经营密度优化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因此,有必要开展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机制研究,为杉木人工林密度管理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根据福建省卫闽林场和江西省中国林科院年株试验林场26a未经人工干扰的杉木人工林连续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研究者们探讨最大密度线的方法比较多,为了得到客观有效的试验结果,我们对所有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采用死亡率法选点,主分量分析法拟合数据。 2.在对杉木最大密度线模型的拟合过程中我们使用了㏑V=a㏑N+ K,㏑N=b㏑D+k两种关系式,其中V表示单株平均材积;N表示林分密度;D表示胸径;a、b、K和k均为参数。结果表明:a值为-1.502,95%置信区间为-1.616~-1.389,不包括-4/3;b值为-1.913,95%置信区间为-2.043~-1.784,这个区间包含-2,不包含-1.605。这与传统的3/2法则的理论关系相一致,即最大密度线的斜率为-1.5。 3.对不同密度的林分拟合最大密度线,我们发现杉木人工林的初始密度不影响最大密度线的最后形式。不同的初始密度(除密度为100株/0.06hm2外)均发生自然稀疏,最后达到最大密度线,并且遵从3/2法则。但是初始密度大的林分先发生自然稀疏,而密度小的后发生自然稀疏,最后逐渐达到共同的最大密度线。同样立地的好坏也不影响杉木人工林的最大密度线,不同林地上杉木的最大密度线仍然遵守3/2法则。 4.随着杉木的生长,林木单株材积增加,密度减小。材积密度关系的幂指数逐渐增加,密度胸径的幂指数逐渐减小,最后林分达到最大密度线,此时它的斜率为-1.5,胸径密度关系的幂指数趋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