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新兴的应用语言学领域,语言磨蚀研究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欧美兴起。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技能磨蚀会议”标志着这一崭新研究领域的确立。所谓语言磨蚀,主要指个体或团体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的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或者丧失的现象(Freed,1982)。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伴生产物,研究语言习得就不能忽视语言磨蚀,它们是语言研究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国外的语蚀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果颇丰。而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并且大多是译介国外的理论,综述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Zhong,2003;Cai&Zhou,2004;Ni&Yan,2006),而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针对国内的英语学习者在系统的课堂英语学习结束后的英语磨蚀的实证研究。
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国内环境下的大三学生在系统的课堂英语学习结束后的语言磨蚀情况做了调查,其目的在于1)研究继续教育对语言磨蚀程度的减缓性,2)验证“倒置理论”:磨蚀前的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或速度成反比,即高水平的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后保留的语言水平也比较高(Vechter,Lapkin& Argue,1990)。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在停止课堂英语学习一学期后,在语法,词汇,听力,阅读中哪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磨蚀?
2)继续课堂学习是否能够延缓语言磨蚀的程度?
3)继续课堂学习的学生是否更好的保留了所习得的语言?
4)倒置理论是否能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四级水平是否是国内的关键阈值水平?
本文的实验对象是兰州交通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大三两个班的80名学生。本研究的时间跨度为一学期,第一阶段的数据收集在2010年的六月底完成,即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在结束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进行了前测。在之后的一学期中,对实验班又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堂英语教学,而对照班则停止了课堂英语教学。在一学期之后,于2010年十二月底又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后测。所收集的数据采用了SPSS17.0软件进行了分析。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对照班的受试在停止课堂学习六个月后,在被测试的四个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语言磨蚀;接受性技能的磨蚀是最显著的,而词汇的磨蚀是最小的;2)实验班的受试在词汇和阅读方面的磨蚀没有显著性,而语法却体现了明显的磨蚀;听力水平没有降低,而是略有提升;3)继续进行课堂学习有助于减缓语言磨蚀的量和程度;4)本研究没有证实倒置理论,所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水平还不是国内的关键阈值水平。
上述结果说明,国内关键阈值的确立仍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而且后续的英语学习是我们减缓及防止语言磨蚀的可行办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