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求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和最有用的言语行为。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描述和分析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的模式。研究采用情景说明和内省的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手段收集数据。运用了描述和对比的方法,研究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请求言语行为。 根据前人的研究(Saville-Troike 2003:11)、韦氏新国际英语大词典(1976,1657)和本次研究,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理解:请求模式是一种全体成员所共同持有的、已经确定了的行为方式,请求模式的意义源于文化。 根据前人的研究和本次研究,确认了九种请求策略和三类主要的策略类型(Searle 1976,Ervin-Tripp 1977,House 1986,Blum-Kulka 1987,Blum-kulka,Houseand Kasper,1989)。一个请求的命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国内学者(Gao Hong,1999,张绍杰王晓彤1997,刘国辉2003,蔡红改2005)用英汉对比的方法研究请求策略及其的特征,并且从理论上探讨了请求策略的模式。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对请求模式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的意义是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本族语者和汉语本族语者的请求模式及其差异,揭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揭示文化和语用准则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过程分两步。第一步的目标是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本族语者和汉语本族语者的请求模式。有三组(144人)被试参加了调查,分别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组(80人)、英语本族语组(14人)和汉语组(50人)。会话完形测试(DCT)问卷为英汉两种形式,英语问卷供前两组使用,汉语问卷供汉语组使用,平均约15分钟完成问卷。六个情景包括了大学生现实交际中社会权势和社会距离两个变量。调查结果:①发现了每个情景中的请求模式;②发现了九类主要请求模式和五种请求策略;③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之间的最大差异出现在说话者的社会权势低于听话的社会权势,会话者之间存在社会距离的情景中;③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直接请求策略的原因是由于母语迁移造成的;④权势和距离都影响请求模式的选择。⑤汉语组使用直接策略最多(达到60%),中国英语学习者组次之。英语本族语组使用习惯性间接策略最多(达到84.5%),中国英语学习者组次之。⑥汉语礼貌主要依靠请求言语行为的内部和外部的修饰语,而不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