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凝练和说明,指出生物学课程设计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南。在这一背景下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割裂现象并未贯彻这一理念,所以用教学案一体化去弥补这一割裂现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就显得极为迫切。据此本研究以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和实践为题进行研究,尝试为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和实践提供有效建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凝练和说明,指出生物学课程设计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南。在这一背景下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割裂现象并未贯彻这一理念,所以用教学案一体化去弥补这一割裂现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就显得极为迫切。据此本研究以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和实践为题进行研究,尝试为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和实践提供有效建议,以此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师生间教与学的联系。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和课堂观察法四种方法。以设计问题化、素养培养过程化为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和素养培养的思路。首先,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出本研究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和设计流程等,设计出新授课、实验课和复习课三种类型的教学案一体化案例。然后,提出实践的流程、实践策略以及实践中教与学关系的处理方法,并将设计的案例应用在教学中。最后使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学生成绩分析三种方法来检验学生使用教学案一体化的态度、知识的掌握情况、核心素养培育情况。通过实践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原则有助于师生共享教学经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体现了教学相长;二是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前的准备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情、心理特点的掌握,对教材结构、重难点和可操作性的判断,对教学案一体化的结构和环节安排设置;三是目标、预习、探究、巩固内容的设置都可不同程度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丰富的内容也使得课堂更加完整;四是知识问题化、学生能力培养过程化的思路有助于师生的交流互动,促进了教与学的关联,落实了核心素养;五是问题诱导式、情景创设式教学策略能促进教与学的紧密联系,弥补了之前谈到的“教”、“学”割裂现象,对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促进作用;六是教与学在不同的环节中的差异化处理方式可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研究认为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一体化在初中阶段使用有其自身的价值和优势,研究中提出的设计思路、设计策略、教与学关系的处理和实践策略都可在一线教学中进行尝试应用。
其他文献
房屋征收拆迁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一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环节。它不可避免地要触动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被征收对象的切身利益,包括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他们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所以,房屋征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征程,也意味着人民生活有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时代诉求。房屋征收工作事关人
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教育的主体也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化为现在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课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也做了全面的解释,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不能把教师当作课堂的主角,课堂是学生的,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从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问题驱动教学法逐渐被教育者关注,这是以教师设计的生物学问题为学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各个阶段的课程大多数是以分科授课为主,各科教师在各自学科知识体系内开展教学工作,学科之间缺少交流、渗透和综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割裂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会导致学生在认识世界与解决实际问题中会变得死板或者片面。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多学科交叉渗透可以使学习内容丰富化,可以有效形成知识间的迁移,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因生物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态势不断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教育目标由“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目标”。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素,从源头出发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当前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以三维目标为主,它虽是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却易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偏向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略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其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之一,是新时代弘扬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它除了自身的文学价值外,还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其应用到生物学教育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借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之人文素养,将智育与综合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进一步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值得深入探讨。目前有关唐诗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涉及诗
新课程改革强调生物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优化教学模式,注重生物科学史学习,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透,初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将是大势所趋,是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实际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未能根据新课改理念对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或创新,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也未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传统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发
目前,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与能力比较薄弱,且教师对其培养也较为忽略。而思维导图可谓是“一图胜千字”,不仅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隐性思维显性化、复杂文本形象化与繁杂信息简洁化,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感染力、互动性与交流性。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新授课中为提高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与能力,提出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文献查阅,概述思维导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这就使得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本研究以初中生物学实验为切入点来探索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有效途径及评价体系,希望能为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对基于科学探究素养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理论研究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中国画教学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与品质、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时期,但如今初中生对中国画学习兴趣不高,导致中国画的教育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这种情况无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培养初中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成为中国画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文章共由六部分组成,第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与信息化的相互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想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育领域中,需要教师不断去促进、革新当前的信息化状态。整合技术的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习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合理地整合信息技术是目前教学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TPACK框架的提出,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将TPACK框架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