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探究素养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以“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为例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这就使得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本研究以初中生物学实验为切入点来探索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有效途径及评价体系,希望能为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对基于科学探究素养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首先,利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的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和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延安市23所初中学校的实验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次,对延安市使用的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并从实验数量、实验内容、实验类型及实验的可行性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接着,将科学探究素养划分为七个一级要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若干个二级要素,进而构建了科学探究素养的评价标准和工作单。以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成绩相近的两个班为实践对象,并划分为已进行实验的实验组和未进行实验的对照组,对两个班的科学探究素养水平进行评价。最后,在调查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对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提出一些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延安市地区不同等级的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大部分学校呈现可开展,却存在开展少、课时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部分学校存在实验教学无法开展的情况。(2)通过教材分析,发现七年级的实验内容不管从数量还是其重要程度来看,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探究性实验数量最多,也存在部分实验因实验材料难以获得或者实验条件不达标等,而不适于开展。(3)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实施计划”、“分析现象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与反思”三个要素上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不能有效落实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数据”四个要素。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生物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落实和培养,但通过对延安市地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其中,应该加大对七年级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视程度,科学、合理的设计开展实验的教学过程,有效落实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本研究开展的是为了引起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方面的关注,同时,希望为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有着最重要的引导作用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建设与教育极为重要,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生的自主人格开始逐步形成并向着成熟化发展,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极为关键。导入教学作为一种易于实施,且灵活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对于哪门课程,通过良好的课前导入,就能够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充分的基础。本文目的在于使当前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导入教学应用更加完善,使导入
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者,开发并应用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图像法特征明显,能够很好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对于图像法的研究主要有图像法的应用、图像法的功能等。在借鉴多篇优秀论文和大量调查的基础之上得出应用图像法的现状,根据现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图像法来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将从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双主四步”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双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课堂分为四个环节:学前指导示目标、合作探究释疑难、当堂训练兼拓展、回顾目标谈体会。新版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结合上述问题,本研究欲以本校“双
房屋征收拆迁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一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环节。它不可避免地要触动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被征收对象的切身利益,包括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他们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所以,房屋征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征程,也意味着人民生活有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时代诉求。房屋征收工作事关人
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教育的主体也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化为现在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课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也做了全面的解释,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不能把教师当作课堂的主角,课堂是学生的,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从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问题驱动教学法逐渐被教育者关注,这是以教师设计的生物学问题为学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各个阶段的课程大多数是以分科授课为主,各科教师在各自学科知识体系内开展教学工作,学科之间缺少交流、渗透和综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割裂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会导致学生在认识世界与解决实际问题中会变得死板或者片面。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多学科交叉渗透可以使学习内容丰富化,可以有效形成知识间的迁移,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因生物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态势不断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教育目标由“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目标”。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素,从源头出发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当前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以三维目标为主,它虽是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却易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偏向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略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其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之一,是新时代弘扬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它除了自身的文学价值外,还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其应用到生物学教育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借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之人文素养,将智育与综合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进一步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值得深入探讨。目前有关唐诗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涉及诗
新课程改革强调生物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优化教学模式,注重生物科学史学习,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透,初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将是大势所趋,是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实际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未能根据新课改理念对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或创新,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也未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传统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发
目前,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与能力比较薄弱,且教师对其培养也较为忽略。而思维导图可谓是“一图胜千字”,不仅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隐性思维显性化、复杂文本形象化与繁杂信息简洁化,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感染力、互动性与交流性。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新授课中为提高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与能力,提出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文献查阅,概述思维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