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声调作为汉语语音的重要特征,是学习者习得汉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以往针对哈萨克斯坦学生汉语声调习得情况的语音实验研究不多,研究内容主要是考察学习者汉语单字调或双字调的习得情况,少量研究考察了学习者语流中的声调发音情况。实验所研究的对象多为汉语初级水平和中级水平的学生。另外,以往的研究主要是考察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声调习得情况,并没有针对在哈萨克斯坦本国学习汉语的学生习得汉语声调情况的调查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调作为汉语语音的重要特征,是学习者习得汉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以往针对哈萨克斯坦学生汉语声调习得情况的语音实验研究不多,研究内容主要是考察学习者汉语单字调或双字调的习得情况,少量研究考察了学习者语流中的声调发音情况。实验所研究的对象多为汉语初级水平和中级水平的学生。另外,以往的研究主要是考察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声调习得情况,并没有针对在哈萨克斯坦本国学习汉语的学生习得汉语声调情况的调查研究。本人借助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国际哈中语言学院进行短期线上教学的机会,以该校30名初、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Praat(汉化版)语音实验软件分别从调值和调型两个方面对其汉语单字调发音和双字调发音进行了实验分析,并针对实验对象汉语声调发音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动态习得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造成声调偏误的原因,并探索了针对性的汉语声调教学对策。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总体上来说,不同汉语水平阶段的实验对象汉语单字调发音情况整体上要好于双字调发音情况。实验对象的汉语单字调和双字调发音情况随着他们的汉语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1、汉语单字调发音中,初级学生阴平调存在发音错误,将高平调55发成了中升调34;中级学生阳平调发音错误,将阳平与上声相混淆;高级学生四个声调的发音都较为准确。对哈萨克斯坦学生来说,在初级阶段,阴平调发音是难点,到了中级阶段,阳平调发音是难点,到了高级阶段,哈萨克斯坦学生基本掌握了汉语四个声调的正确发音。2、汉语双字调发音中,与初级阶段的哈萨克斯坦学生相比,中级阶段学生的双字调发音情况要相对较好,但从中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哈萨克斯坦学生的双字调发音没有明显的进步。(1)各汉语水平阶段的学生在各声调组合中的去声调发音情况最好。(2)上声调在各声调组合中的发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调错误,每个水平阶段的学生都存在上声变调错误。从学生的偏误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上声变调的发音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在不断进步的,但高级学生双字调的发音情况与中级学生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善,汉语双字调中上声与其他声调相组合时的变调发音是哈萨克斯坦学生的一大难点。(3)初级学生的阴平调和阳平调在各声调组合中的发音容易受到后字的影响而产生错误发音,并且初级学生容易将与去声调相组合时的前字阳平和后字阳平与上声调相混淆。到了中级阶段,学生的阳平调容易受前字和后字的影响而产生错误发音。双字调中的阳平调发音对初级和中级学生来说是难点。到了高级阶段,学生阳平调发音的主要问题是容易将阳平与上声相混淆。从哈萨克斯坦学生汉语单字调的发音情况可知,高级学生在发单字调阳平时发音较为准确,而到了双字调中,高级学生出现了将阳平与上声相混淆的问题。因此可以推断,高级学生没有彻底地区分阳平调与上声调,汉语双字调中的阳平调发音一直是哈萨克斯坦学生的一大难点。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为:(1)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汉语中级水平哈萨克斯坦学生习得汉语双字调的考察,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2)增加了针对汉语高级水平哈萨克斯坦学生习得汉语单字调和双字调的考察,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3)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汉语初级、中级和高级水平的哈萨克斯坦学生,考察了哈萨克斯坦学生汉语声调习得从初级到高级的完整的动态过程;(4)本文采集的所有语音样本全部来自在哈萨克斯坦国内的汉语学习者,在语料的多样性方面丰富了哈萨克斯坦汉语学习者声调习得偏误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既是基于本土语料库对情态副词“起码”的本体探索,也是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对留学生习得“起码”的偏误考察,进而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结论,对“起码”的教学进行探究。本文讨论的焦点问题是:情态副词“起码”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对外汉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该词的功能,进而输出得体的话语。本文的主体内容共有五章,分为三个部分。前三章为第一部分,后两章为二、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本体研究。首先,论文探究了“起码”
生词的注释是初级汉语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需要生词注释的辅助。教材的生词注释不同于汉语阿拉伯语词典翻译,其具有自己的特点。教材的生词注释不仅要按照课文语境列出译词,还要注重中阿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别及其他因素。因此,如何在国际中文教育过程中让生词注释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及如何更加科学地进行生词注释是特别重要的问题。目前,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界有很多关于生词注释方面的研究,但是却很少存在
新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进而丰富教学内容。可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政治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而拥有百年历史的红色文化正是十分宝贵的课程资源,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教育价值。琼崖红色文化作为其中之一,它因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和革命精神具备课程资源
邱秉衡(1903—1966)是海南省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海口市民建会的创始人。邱秉衡自始至终坚定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不忘初心、百折不挠;他不惧风险,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他追求进步,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坚持不懈从事统战工作。他为琼崖革命建设和统战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本文主要通过探析邱秉衡的统一战线思想,发掘其当代价值。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系统探讨邱秉衡统战思想
国家观是指个人对国家持有的看法、观念以及态度诸方面的综合,是个体的一种自我意识,虽然带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有所改变,反映了个人对国家相关问题的进一步认识与思考。国家观属于价值观的一种,调节着个人对祖国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有着规范、引导和凝聚等多方面的作用,不断调节着个体对国家的价值取向,对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国家观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大学生对党、国家和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挖掘和阐释其特有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并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展现永久魅力、焕发时代光彩。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优秀德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当代道德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传统资源。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族
劳动作为一种最基础的社会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劳动教育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重要基石,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劳动价值观。高中阶段是学生为今后发展和服务社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十分必要。在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开展劳动价值观念的培养,不仅可以达到德育的目的,而且可以拓展劳动教育的渠道,使学生获得劳动知识,丰富他们的劳动情感体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较之过去得到了显著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教育观念的变革。基于新课改教育观念的变革,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题中之义。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其专业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怎样促进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如何建设一支优良的高中思政教师队伍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高中思政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同课异构
通过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哲学与文化》教材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分析,本研究先对“阅读与思考”栏目概念进行界定,阐述栏目设置的理论基础,还对栏目的目标和主体进行了定位;并对栏目数量分布和位置编排、类型、特点、功能四方面进行了相对全面分析。将其将栏目类型划分为经验感受型、基本史实型、故事启迪型、观点评析型、文献资料型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总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其编写质量关系着教学成果的好坏,主要由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教科书的辅助文部分是对正文部分的解释、说明、拓展的文本材料,对于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与正文内容相互衔接的“相关链接”栏目,在各类辅助文中数量占比最多,栏目内容丰富广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真正做到了理论性和趣味性相统一。本文以《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