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冠状病毒属巢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的成员,是迄今发现的基因组最大一类RNA病毒,为人畜共患的高致病性病毒。其中SARS-CoV和MERS-CoV是目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冠状病毒,使得对该类病毒的研究刻不容缓,但是由于SARS-CoV和MERS-CoV均为高致病性病毒的危害性,对它们的研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冠状病毒中的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作为冠状病毒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病毒属巢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的成员,是迄今发现的基因组最大一类RNA病毒,为人畜共患的高致病性病毒。其中SARS-CoV和MERS-CoV是目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冠状病毒,使得对该类病毒的研究刻不容缓,但是由于SARS-CoV和MERS-CoV均为高致病性病毒的危害性,对它们的研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冠状病毒中的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作为冠状病毒研究中的模式病毒,在细胞水平、动物水平上都是研究得较透彻的冠状病毒,通常会被作为研究人类其他冠状病毒感染的安全模型,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促进对其他冠状病毒及人类冠状病毒的了解。
本次实验利用MHV感染小鼠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 BMDC),使用不同病毒(MHV, VSV,HSV-1)感染细胞,模拟人病毒对免疫细胞的急性感染,检测刺激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以及其他细胞因子,再通过转录组测序以及蛋白质组测序得到在病毒感染前后以及感染不同时间点内,从整体上分析细胞内发生了差异表达的基因/蛋白。使用GO基因注释以及KEGGpathway富集分析,按照基因/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以及细胞组分,将各基因/蛋白分类。从中筛选出在各通路有重要作用的基因/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RNA干扰降低该基因的表达后,检测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从而寻找冠状病毒急性感染中细胞的关键限制因子,为日后作用机制的研究探寻提供依据,最终对抗病毒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英雄形象由来已久,英雄电影构成了美国电影发展的重要部分,扮演着重要角色。漫画艺术中英雄的形成,也对美国英雄电影产生重要的影响——英雄形象从画本搬到大银幕当中,最终成为美国电影产业中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电影类型。本文以二十一世纪美国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变化作为研究的课题,以时间轴为准,分析传统英雄形象的起源发展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探索美国英雄电影发展历程,再针对二十一世纪美国英雄电影中
大英图书馆历来以馆藏宏富着称於世,尤其以敦煌文书爲国内学者所熟知。然而,其所藏大量的其他中文写本文献一直默默无闻,不爲学界所知。本文采用传统文献学的方法,通过专题叙录和个案研究两个角度,深入揭示这批文献的特色、来源、编目情况及价值。 总体来看,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文稿抄本,而是以历史档案爲主,兼及其他学科。它们体现了英国人讲求现实利益的实用主义,带有窥视异域风情的心理及作爲战争胜利者的炫耀心理
余华作为当代一名著名的作家,不仅在中国大受欢迎,在韩国也受到诸多读者的追捧。1995年,根据小说《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在韩国上映,该电影也成为韩国大众开始知晓作家余华的的契机。1997年,小说《活着》在韩国翻译出版,由此,余华作品在韩国的传播正式开始。目前,随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增进,余华作品在韩国的传播愈发广泛。被称为世界畅销书的《活着》以及《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等作品深受韩国读者的喜爱,
肝硬化和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两种肝病。目前,这两种肝病临床上均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靶向药物,主要原因为缺乏特异的靶向分子。为了鉴定肝硬化和肝癌特异的靶向分子,指导该肝病的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结合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和高灵敏度的近红外二区成像技术建立起快速、高效的肝病靶向分子研究体系,并开展了肝硬化和肝癌靶向分子的鉴定及验证。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 1、蛋白质组学结合近红
沉水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它的生长繁殖策略进行研究能够为沉水植被的多样性保护和植物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水生植物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受到生物或者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在面对不同的生境条件时会展现出多样化的生态适应性对策。关于水生克隆植物对生境条件的响应研究较少,因此,我们选择寒温带典型水生克隆植物线叶黑三棱(Sparganium angustifolium Michx)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
目的: 通过电生理检测正常小鼠脊髓及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神经电信号传导特点,设计闭环性电刺激系统。模拟脊髓感觉.运动神经环路电信号发放,通过TA记录电生理传导信号筛选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有效闭环性电刺激频率。探讨特定频率的闭环性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小鼠TA肌间隙以及外周神经对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支配的影响。同时也
回声定位蝙蝠可通过分析返回的回声来判断周围环境。其中,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irequency modulation,CF-FM)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利用多普勒频移补偿行为(Doppler-shift compensation,DSC)以保证对回声频率的精确分析。回声频率主成分恒定对蝙蝠更好地处理频率信息非常重要,但很少人去关注发声频率补偿会给听中枢分析回声频率带来什么
在哺乳动物中,绝大部分基因同时转录来自父源和母源的等位基因,表现为双等位基因表达,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有少量基因,只转录来自父源或是母源一方的等位基因,表现为单等位基因表达,这些基因被称为印记基因(Imprinted genes)。印记基因的这种表观遗传(Epigenetic)现象,又称为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印记基因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动物的胚胎发育,出生后生
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是指由于亲本染色体差异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 modification)所导致的单等位基因表达。这些亲本来源特异性的单等位表达基因称为印记基因(imprinting gene)。在哺乳动物中,印记基因在胎儿生长发育、胎盘功能和出生后行为的调控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印记基因的广泛研究和深入理解,发现它对动物重要的经济性状和繁育
NF-κB(nuclearfactorκB)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表达的核转录因子,在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先天免疫的应答与炎症因子的分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等。当细胞处在静息的状态时,NF-κB的抑制因子IκB(InhibitorofNF-κB)会与其结合,IκB会将NF-κB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