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英图书馆历来以馆藏宏富着称於世,尤其以敦煌文书爲国内学者所熟知。然而,其所藏大量的其他中文写本文献一直默默无闻,不爲学界所知。本文采用传统文献学的方法,通过专题叙录和个案研究两个角度,深入揭示这批文献的特色、来源、编目情况及价值。
总体来看,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文稿抄本,而是以历史档案爲主,兼及其他学科。它们体现了英国人讲求现实利益的实用主义,带有窥视异域风情的心理及作爲战争胜利者的炫耀心理。它们的主要来源是购买和捐赠,18世纪入藏较少,19世纪随着英国势力的深入开始大量入藏,20世纪趁我国战乱导致书籍流散的时机而发展壮大。入藏後,经郭士立、普罗维斯特、道格拉斯、翟林奈等人编目,尤其以道格拉斯的《大英博物馆中文刻本、写本、绘本目录》及其《补编》影响较大。然而,这些目录均未反映这批文献的全貌,而且不着录抄写时代,不便於中国读者查阅。
本文采用传统文献学的方法,分语言类文献、地理类文献、历史档案文献、艺术类文献、宗教类文献等专题,逐一着录每一种文献的书名、版本、作者、版式、主要内容、题记、来源等具体信息,力求全面揭示每一种文献。语言类文献以字典爲主,主要是汉英字典,也包括欧洲其他语种、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语种、方言语种字典。地理类文献分舆图和专着两类。舆图主要是清代东南沿海军事图,专着主要关注新疆、云贵等边疆地区,目的性强。历史档案类是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类文献,包括诏令奏议、军事文档、信札名帖、太平天国及洪门史料、经贸文献、外交档案、地方官府文书等,大多从两次鸦片战争中得自江浙和广东。艺术类文献主要有书法、绘画、篆刻三类。书法文献以清人爲主,不乏唐宋元明名家作品,然真伪杂陈;绘画类主要是人物画,尤其以风俗画爲特色,是研究清代民俗的重要史料;篆刻类藏品数量较少。宗教类文献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数量从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依次递减。
从文本个案的角度来看,《福次咸诗草》印证了第一次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湘云友朋信札》是研究清代师爷的重要资料,反映了他们是如何谋得职位、如何以诗词唱和来丰富业余生活的。《各府州清册》表明,清代官员年终密考的范围不仅仅是道府以上官员,也包括州县及佐杂等员,密考程序是由府、道、丙司分别上报供督抚采择。《关於浙江慈溪县交通及兵力部署的密信》《鄞慈镇三县水陆地图》证实了郭士立作爲鸦片战争中英军谍报负责人的角色,《中文图书目录》又坐实了他中文文献收集人和编目人的角色。《南洋视学札》帮助我们还原了清末刘士骥南洋视学的史实,有助於我们了解他此行目的、出行的经过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大英图书馆藏中文写本以清代中後期爲主,主要来自江浙、广东、北京等地区。他们见证了中国的近代史和中英交往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发掘。
总体来看,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文稿抄本,而是以历史档案爲主,兼及其他学科。它们体现了英国人讲求现实利益的实用主义,带有窥视异域风情的心理及作爲战争胜利者的炫耀心理。它们的主要来源是购买和捐赠,18世纪入藏较少,19世纪随着英国势力的深入开始大量入藏,20世纪趁我国战乱导致书籍流散的时机而发展壮大。入藏後,经郭士立、普罗维斯特、道格拉斯、翟林奈等人编目,尤其以道格拉斯的《大英博物馆中文刻本、写本、绘本目录》及其《补编》影响较大。然而,这些目录均未反映这批文献的全貌,而且不着录抄写时代,不便於中国读者查阅。
本文采用传统文献学的方法,分语言类文献、地理类文献、历史档案文献、艺术类文献、宗教类文献等专题,逐一着录每一种文献的书名、版本、作者、版式、主要内容、题记、来源等具体信息,力求全面揭示每一种文献。语言类文献以字典爲主,主要是汉英字典,也包括欧洲其他语种、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语种、方言语种字典。地理类文献分舆图和专着两类。舆图主要是清代东南沿海军事图,专着主要关注新疆、云贵等边疆地区,目的性强。历史档案类是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类文献,包括诏令奏议、军事文档、信札名帖、太平天国及洪门史料、经贸文献、外交档案、地方官府文书等,大多从两次鸦片战争中得自江浙和广东。艺术类文献主要有书法、绘画、篆刻三类。书法文献以清人爲主,不乏唐宋元明名家作品,然真伪杂陈;绘画类主要是人物画,尤其以风俗画爲特色,是研究清代民俗的重要史料;篆刻类藏品数量较少。宗教类文献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数量从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依次递减。
从文本个案的角度来看,《福次咸诗草》印证了第一次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湘云友朋信札》是研究清代师爷的重要资料,反映了他们是如何谋得职位、如何以诗词唱和来丰富业余生活的。《各府州清册》表明,清代官员年终密考的范围不仅仅是道府以上官员,也包括州县及佐杂等员,密考程序是由府、道、丙司分别上报供督抚采择。《关於浙江慈溪县交通及兵力部署的密信》《鄞慈镇三县水陆地图》证实了郭士立作爲鸦片战争中英军谍报负责人的角色,《中文图书目录》又坐实了他中文文献收集人和编目人的角色。《南洋视学札》帮助我们还原了清末刘士骥南洋视学的史实,有助於我们了解他此行目的、出行的经过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大英图书馆藏中文写本以清代中後期爲主,主要来自江浙、广东、北京等地区。他们见证了中国的近代史和中英交往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