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刑法观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作为分析视角,对刑法中相关问题进行展开研究。人本主义突出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地位,其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观念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时,又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相结合,赋予了人本主义思想新的内涵。即人本主义是在和谐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充分实现个人权利的保护。而人本主义与法律的结合,从近代以来,主要体现为人本主义转化为人权观念,并上升至宪法予以确认的高度,随即贯穿于以宪法为中心的各级法律规范之中。本文主要从人本主义刑法观本身及其实际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从人本主义的概念,并结合人本刑法的基本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角度对我国的相关刑事政策、刑事立法以及司法裁量等进行综合性考量,从而揭示了人本主义刑法应然的价值追求。全文综合运用思辨、系统、实证等研究方法,揭示人本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核心原则,探索与相关领域之关系的研究进路,着力对人本主义刑法的基本蕴涵及其相关问题的展开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五章。全文共约27万余字,每章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章人本主义的概念与刑法的相关范畴。人本主义中的“人”是主体化、理性化的“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同时,人本主义概念应当与其他概念相区分,一方面应与对立性观念相甄别;另一方面应与其他相近概念相界分,以准确理解其全面内涵。人本主义在宪法、刑法、民法和其他法律中均有体现。人本主义含义具有多重性,历史上曾经作为人文主义、西方哲学思潮而出现,而本文所主张的人本主义立足于中国语境之下,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发展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和谐文化等价值追求为基础,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追求。人本主义内含人的主体性地位、相对理性主义、和谐共生这三个核心原则。而人本主义刑法需要思考秩序与自由、道德观念与法律规范、精英主义和常识主义、规则功利主义和行为功利主义等范畴,在这些范畴之中,应当注意各种思想观念之间的平衡,从而避免走向极端而背离了人本主义的价值追求。第二章人本主义刑法观及其机能和基本属性。人本主义刑法观是在对各种刑法观念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本主义刑法观要求刑法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随时接受人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检验。人本主义刑法观念分为本体论和方法论,前者为观念之基础,解决人本主义刑法观念需要探讨的问题;后者为具体的分析的方法,即如何使用人本主义分析方法来论证相应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政策是否违背人本主义的以人为本、协调均衡原则。在人本主义价值观念之下,应当充分体现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的动态平衡,避免出现过于重视社会保护机能而轻视人权保障机能或者过于重视人权保障机能而忽视社会保护机能的现象,在刑法内部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中对这两种机能会有不同的侧重。人本主义刑法就其基本属性而言,应当具备产生机制的民主性、相对共识性,存在基础的人权保障性,规范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调整范围的有限性、相对性,适用机制的人道性、价值理性主义目标追求等属性特征。第三章人本主义刑法观在刑事政策中的应用。在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上,人本主义刑法不应当回避刑事政策对犯罪构成要件的影响,对于刑事政策应当予以合理适用,从限缩处罚范围的角度进行综合评判。实际上刑法条文中很多限制性规范属于刑事政策的范畴,通过刑法条文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入罪标准的限定,刑事政策与犯罪基本构成要件之间实现了相应的关联。从逻辑顺序上,是先有刑事立法规范,后有理论上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而不是相反;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刑事政策的影响就不可避免,并且可能就会反映在刑法的具体条文之中。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从刑事立法还是刑事司法角度,均应当长期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社会危害性相对较轻的犯罪行为应当从宽处理,而对于社会危害性相对严重的行为理当从严处理,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绝不能出现“当宽却严”、“当严却宽”之宽严失当的现象。从人本主义刑法观念立场出发,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人本主义属性特征,同时应强调宽严相济、和谐共生,宽严相济不但是涉及到内部的宽严适度;同时还涉及到限制立法中入罪范围,从社会综合治理角度,实现外在的有机衔接,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作用。第四章人本主义刑法观在刑事立法中的应用。人本主义的刑事立法要求刑法规范内容全面贯彻人本主义的理念,从刑法总则到刑法分则充分予以体现,既要充分实现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又要充分实现人权保障的机能。刑事立法要体现刑法的不得已性原则,保持刑法的相对稳定性,是否需要刑法予以介入应当予以综合性考量。应当对轻罪入刑、空白罪状和情节犯的规定进行人本主义角度的审视。应避免出现因相应轻罪入刑而导致的刑法体系的不协调性现象。对于空白罪状和情节犯的设定虽然具有不可避免性,尤其是情节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限制刑法适用范围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当合理限制二者的范围,在立法现实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能进一步增加模糊性;对于空白罪状应建立在其他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明确的基础之上,不能出现法律和法规对核心内容再次授权的现象。第五章人本主义刑法观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在司法适用过程中贯彻人本主义的理念,应当坚持司法的能动性,从恢复性司法和犯罪的实质危害性角度综合认定相应犯罪行为,充分注重刑事和解制度在修复正常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实现国家与社会、犯罪之人、被害人之间的良性互动的作用。对司法实践中的以刑入罪变通主义做法应进行理性反思,避免出现以处罚的必要性作为出发点而突破罪刑法定的原则,从而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应当摒弃机械主义的司法观念,避免出现过于追求数字考核模式而背离人本主义的价值追求的司法异化现象。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应坚持人本主义的刑法观念立场,从人性化的角度解读刑法条文规范,立足于刑法条文规范本身具有的人本主义属性从相对理性人角度对相关罪名的适用作出实质化的解读。注重司法保护的系统性、平衡性,从权利保障角度出发,对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应和传统附带民事诉讼在诉讼请求范围保护上相协调,不能厚此薄彼,不能随意以保护公共利益,尤其是抽象的公共利益为由而不当的损害犯罪之人的合法权利。
其他文献
报纸
综合工时制是在一定周期内平均工作时间的灵活工时制度,它增加了雇主对劳动过程控制的灵活性,进而影响了劳资双方在工作时间上的权利配置和利益分配,对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升管理绩效有显著的效用。问题是,综合工时制是否、应否、能否成为兼顾劳资双方利益、灵活安全性的制度安排,形成公平、共赢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合作模式,既利于社会生产与福利增长,又利于劳动者休息权、时间自主权的更好保障,这是全球市场经济国家综合工时
学位
资本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实际控制人,这与我国上市公司产生与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多数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以及公司发起人试图通过规避监管而保护自身利益等因素有关。实际控制人是上市公司治理的关键,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更好防范化解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等方
学位
受贿罪共犯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讨论的热点。尽管是个“老问题”,但受贿罪共犯在司法认定中却时常出现“新情况”,如,层层转请托性质的受贿罪共犯问题、事后明知型受贿罪共犯问题等。为规范受贿罪共犯的司法认定,“两高”先后出台多部司法解释予以指导,但从实践效果看,相关疑难、争议性问题仍不断涌现。这其中固然有法律规范难以预设及囊括所有犯罪类型的原因,但司法机关对相关法律规范的简单理解、机械适
学位
现代权利制度可以被看作是尊重人的尊严和平等之承诺。然而实践中,不是每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充分保障。因为各种因素而倍受压迫的群体在权利保障上处境糟糕,残障女性是其中的典型。作为残障和女性特征的综合体,残障女性权利长期以来面临的种种困境不为学界关注,尤其没有在正义论层面得到回应。本文借助性别分析、案例研究及其他社会实证研究方法,沿着女性的生命历程,通过梳理残障女性具体权利困境,探讨其成因,反思传统正义论
学位
近年来,司法系统尝试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下文简称“审判中心”改革),但收效不明显。检察机关作为唯一可以全覆盖参与刑事诉讼一审程序的国家机关,公诉权作为有一定司法权属性的国家权力,既可以通过日常干预来弱化“侦查中心主义”,又可以通过主动履行检察指控职能和证明责任以促进“庭审实质化”,为“审判中心”改革提供助力。本文在“审判中心”改革的视角下,探讨如何优化公诉权运行机制。除导论外,全文
学位
垄断协议参与者的请求权问题是隐藏在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下的实践难题,该问题已在纵向垄断协议的司法案件中得以呈现。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垄断协议的表现形式趋于复杂,纵向和横向垄断协议交融而成的轴辐协议、跨平台平价协议等仍面临同类问题,对垄断协议参与者私人诉讼请求权问题应持何种立场、如何安排制度,这些都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维度寻求解决方案。尽管,在反垄断法的评价上,纵向和横向垄断协议适用了不同的标准,但在垄断协
学位
本文拟就唐代的反逆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在古代中国,反逆犯罪,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谋反”“谋大逆”“谋叛”等,是一种以危害最高统治者自身、推翻某一个人或者某一家族统治权力,或者在既有皇权统治秩序外另行建立政权的犯罪行为,或者说是以推翻以皇帝为首的国家政权的犯罪行为。这类行为对古代国家的皇权和君主制度具有最直接的危害,因而也成为了历代王朝严厉打击的对象。在古代政治法律语境中,这类犯罪属于最严重的“十恶”
学位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妇女解放、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写在奋斗的旗帜上。100年来,中国妇女权益的保障及实现,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权益法律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草创到建成完善、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的演进。中国妇女权益法律原则、规则的变化,同频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设定与调整。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妇女权益保障的变迁历程
学位
儿童忽视是发生率最高、波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儿童伤害类型,是一个造成终身后果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也是一个儿童权利保护问题,隶属于人权法学的研究范畴。免于忽视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的儿童应当享有的一项权利。忽视既是侵犯儿童权利的原因,也是侵犯儿童权利的后果。与其他三种国际社会公认的儿童伤害类型(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及性虐待)相较,儿童忽视所涉内容及其在儿童保护体系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其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