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交际方式已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文字这种传统的表意方式应该与视觉、听觉、身势、图像、动作等其他表意方式相结合,来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以更好的实现交际的目的。表意方式的变化,对学习者的识读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多元识读能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国外对多元识读能力的研究早已开展得如火如茶,而我国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则始于2006年,迄今为止,也只有10年的发展历程,而且以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现状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以某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多模态PPT作品为研究材料,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多模态语篇分析,问卷和访谈三种研究工具,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多模态与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主要包括本科生多元识读能力意识及水平,不同学生群体内部多元识读能力的特点及差异,以及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在具体运用中的问题以及成因等等,以期为英语专业学生及一线教师提供关于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水平与现状的具体信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多模态与多元识读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文化和交际方式的多样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发现,学生在语类以及模态选择上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在语类选择上,学生使用最多的是提示型性语类和直观性语类,而在模态选择方面,则倾向于视觉模态,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但是,和其他研究发现不同,在本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注意到了视频、音频、动画、字体、版式、颜色等等模态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研究还发现,大一与大三学生的识读能力在语言及视觉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和大三学生的识读能力则在多模态以及衔接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学生利用多种模态构建意义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模态调用以及组合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单一模态的过度使用,模态搭配的不协调,模态与主题无关联,模态调用不得体以及模态衔接混乱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识读意识以及能力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此外,研究还发现学生在多元识读能力上的发展受到语言水平、信息获取渠道、多元识读知识、新媒体使用能力、教师明确指导、实践机会以及院校重视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