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不同发育阶段卵巢与卵泡中ERα和ERβ的表达和分布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类卵巢卵泡的发育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不断经历着卵泡的生长、优势卵泡的选择和卵泡分化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另外,卵巢卵泡的发育又受到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等多种方式的调节。在畜牧业生产中,研究禽类卵巢以及卵泡发育调控的机制对于有效地开发利用卵巢内的卵泡资源,提高家禽的繁殖性能,改善蛋禽的产蛋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卵泡生长过程中,雌激素是一种关键的卵泡内调节分子,是由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合成的类固醇类激素的一种,具有加快卵泡内颗粒细胞的增殖、增强FSH与黄体生成素LH对卵巢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产生效应的作用,另外雌激素也可以调节卵泡的等级发育。总之,雌激素在动物繁殖发育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的雌激素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核内雌激素受体ERα与ERβ来发挥作用的。ERα与ERβ是主要的依赖配体活化转录因子的蛋白超家族成员,通过参与转录过程调控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目前,ERα与ERβ基因mRNA在鸡不同等级卵泡中的表达情况已有部分研究,但是在不同时期鸡卵巢与卵泡中ERα与ERβ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尚未见报导。为了进一步了解ERα与ERβ在鸡卵泡发育过程中的潜在作用,运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了45、60、90、110、120与160天鸡卵巢与卵泡中ERα与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ERα基因mRNA呈现V样表达模式,从45天到90天逐渐降低,并且在90天时最低,从90天到160天逐渐增加。而且45、160天时ERαmRNA显著高于90天,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免疫组化分析揭示了45天鸡卵巢中ERα主要富集于卵巢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层和卵母细胞,在细胞膜和细胞间质有少量表达,而且发现在卵巢髓质层的血管中有一定量表达证明ERα在血管形成中起作用。在各级卵泡中ERαmRNA和蛋白在SY卵泡中表达最高,而在SY、F5、F3、F1各级卵泡中呈现逐级递减趋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α蛋白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层,而且SW、SY卵泡中表达相对较高,在F5、F3、F1中表达相对较低。这结果暗示,在发育过程中雌激素很可能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形式与ERα结合进行卵巢卵泡功能的调控。而ERβmRNA呈现L样表达模式,在45天表达量最高,60天到90天急速下降,90天之后表达较低并趋于稳定,蛋白表达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研究显示ERβmRNA和蛋白在SW到F1的各级卵泡中逐渐降低。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鸡卵巢及各级卵泡中ERα与ERβ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不同。这暗示两类受体对蛋鸡卵巢与卵泡的发育具有不同的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需服务于教学的需要,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据。为了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应该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实践者。
选读课文可以更好地为本册教学内容服务,增强教材的弹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为检测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认识选读课文,探寻一条有效的教
一、管理者率先垂范学校的行政管理,具体表现为规划目标、制订计划、编制课程、评定成绩,提供教育资源,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解决教师矛盾,处理学生问题,协调家长关系等,以确
本课题研究了日粮核黄素水平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160只,体重相近的3月龄生长獭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重复,分别饲喂核黄
本试验采用机械破碎和差速、高速离心法提取90kg杜长大猪腹部皮下脂肪细胞膜蛋白,测得其分子量在14,000-116,000之间,浓度为1.812mg/ml。用所提取的膜蛋白免疫山羊,获取多抗血清,间
一、培养创新意识1.重视科学启蒙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奥威尔指出:科学不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事,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如果小学科学教育只重视知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略读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对略读教学的研究,对略读教学目标和策略处理也不甚恰当。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精读课文教学中要实施有效教学
本试验以8头大白公猪、29头大白母猪;2头长白公猪、6头长白母猪和3头松黑猪公猪、13头松黑母猪,为基础群组建的混合家系,选择子代个体共289头。20日龄和35日龄分别采血,测定并记
新课程实施后出现的“离开语文教人文、只有感悟少见训练”的语文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矫枉过正。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扎实的语文功底来自于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语文学习是
麦套花生施用底肥增产,这项技术已在全市推广应用24.6万亩。试验证明,一般亩增产花生果50公斤左右。为了进一步证明花生施底肥的增产效应,1989年在兰考基点进行了试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