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差序格局”概念来阐释我国乡土社会下的社会结构和人际交往格局。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网络化进程不断推进,当前我国社会情境随之发生改变,微信就是在这种全新的社会形态下发展起来的全民软件,它勾连了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赛博空间,微信中的社会交往已成为我国民众极为重要的一种交往方式。因此,有必要对微信中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格局重新进行考察,对“差序格局”在微信中是否存在、其适用性如何等问题进行检验。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差序格局”概念来阐释我国乡土社会下的社会结构和人际交往格局。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网络化进程不断推进,当前我国社会情境随之发生改变,微信就是在这种全新的社会形态下发展起来的全民软件,它勾连了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赛博空间,微信中的社会交往已成为我国民众极为重要的一种交往方式。因此,有必要对微信中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格局重新进行考察,对“差序格局”在微信中是否存在、其适用性如何等问题进行检验。本研究以“差序格局”为理论基础,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案例分析法、网络民族志等研究方法来探索微信中的交往关系格局,以故事讲述的写作方法再现出微信日常交往中的交往方式、交往状态、关系变化等。本研究将微信中的关系主体分为既有自己人和交往自己人两大类,并以此作为研究脉络展开。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微信中既有自己人的交往可以重启既定的社会关系,重塑大家族感,微信亲属群中核心家庭独立性有所削减,其自我边界进一步强化。微信中交往自己人的关系状态是紧密与抽离相互共存的,呈现出不断流动重组的“液态”关系特征,关系比较导致了相对剥夺感的产生,关系维护过程中出现了补偿性交往行为;在微信“看不见的人缘”特性和国人“面子”心理刺激下产生了独特的自我展演和印象整饰行为;其“还报”机制线上线下联动交互运作,它不仅仅指向关系双方的物质交换,“关心和关注”的精神取向也可以作为勾连现实生活的中介。微信中社会交往黏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维持有赖于“想象的共同体”的建立,该概念强调了交往成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微信中想象的共同体大致有目标达成式、情感共鸣式、身份确认式、以及兴趣共通式、情感满足式等五种表现形式。就微信中的整体交往格局而言,形成了新的获致性“差序格局”,相较于经典差序格局出现了一些延伸和退化。其延伸主要体现在差序圈层依然存在,但内部圈层交往关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可以分离,圈层差等排序具有可变动性特征;延伸动力主要来自弱关系的盘活及用户对关系发展的长久预期。其退化主要表现为部分差序圈层界限模糊,形成了半熟关系和泛熟人关系;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善于利用固定关系来寻求流动关系的天性。最后我们应该对微信社会交往所表现出的某些后现代特征保持一定的警惕,如想象的共同体的脆弱性导致交往关系不稳定、不确定性关系连接带来信任风险等。
其他文献
2000年,“成人初显期”这个概念由美国学者提出,作为西方工业社会的产物,它特指18岁至成家前的这一时期。过往研究发现,该阶段青年群体的最大特征是生理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相脱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成人初显期”现象。由于中西文化与社会差异,西方成人初显期的理论与发现未必适用于中国,我们必须结合中国本土化的情境,尤其是中国家庭中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来展开研究,从而开辟“成人初显
众多研究表明,媒介暴力内容会影响青少年儿童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和态度。鉴于我国采取电影审查制度,本文试图了解国产电影如何刻画攻击行为的信息环境。本文选取了青少年儿童这一群体,从拟态环境关注的建构与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参考“美即是善”的刻板印象,角色认同和社会学习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电影刻画角色形象在攻击行为方面是否也存在相应的差异。儿童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不仅被情节内容所吸引,也会被与他们年龄、性别
网络配音圈(下称“网配圈”)是近年进入研究视野的青年亚文化群体,他们以网络为主要阵地、以配音为主要实践内容展开文化生产活动,并产出大量网络配音作品,包括网络广播剧、有声漫画、恶搞配音视频等,这些作品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亚文化资本是后亚文化学者萨拉·桑顿在研究俱乐部文化时提出的概念,她从资本的角度展现出亚文化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指出媒介在定义和建构亚文化现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为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家作为与社会文化变革息息相关的群体,他们的媒介形象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局面,作为科学传播中的重要议题,了解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本文尝试探究在这种形象变迁的过程中,不同阶段与不同形态的媒体是如何塑造科学家形象的?在不同的新闻文本中,媒体使用了哪些话语策略?这些策略背后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最终形成了怎样的社会影响?为了考察科学家媒介形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与具体呈现,本研究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秉持“用户至上”观念的原生广告自2012年由凤凰网引入到国内就很快在广告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凭借其内容与形式的原生性、推送的精准性,受到了无数广告主的追捧。作为拥有数亿用户的社交媒体代表——微信,凭借其强大的交互属性和海量数据资源吸引了众多企业广告商的关注。目前,微信上的原生广告有两种:信息流广告和微信公众平台广告。信息流广告虽然在曝光上为广告主赚足了眼
近年来,短视频信息流广告发展迅猛,备受广告商与广告主的青睐。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在形式与内容上具有原生性、趣味性,在技术上具有精准性的短视频信息流广告将在网络广告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与此同时,短视频信息流广告投放也频频暴露问题。用户对此类广告开始出现较多负面反应。广告回避逐渐成为当今营销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对此,笔者选取国内最具有代表性的短视频平台-抖音APP,展开短视频信息流广告回避现
在网络社群中,影迷更便捷地在线上进行电影讨论和交流,关注电影业的最新动态,并积极活跃在线下的观影活动。这塑造了新的影迷角色,拓展了迷文化的内涵。随着民间放映活动增加,影迷活跃在城市的观影、电影沙龙活动中,民间放映逐渐成为影迷生活的一部分。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提上议程,地区间的电影活动丰富且频繁。深圳影迷拥有地理的便利,跨境观影成为特殊的现象。因此,本文研究影迷活动,解释影迷是如何通过参与式
近年来,游戏行业增长迅速,游戏市场潜力巨大。网络游戏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操作使得大众对其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沉浸于网络游戏的玩家是否会受到游戏内容的影响而产生文化误读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以《王者荣耀》游戏为个案,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玩家的角度,首先以问卷调查法为主,通过线上渠道对434名15-29岁的游戏主要玩家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作为普遍存在且积极的心理体验,网络游
本文属于中国古代传播观念史研究的范畴,以谣谚为材料,研究民间交往观念及其特征。谣谚根植于民间土壤,以人民大众为创作与传播的主体,是民间文化与民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民间交往的视角对中国古代传播思想展开研究,受新史学研究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民间文化的启发。本文在方法论的选择上,倾向于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关照民间交往观念所形成的历史背景,通过援引历史故事等方式,体现观念对于民间交往行为的影响。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于2018年10月26日在北京三里屯开启了名为时光博物馆的线下创意体验馆,先后在国家博物馆、上海以及深圳巡展。其以记忆实体化的形式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国民衣食住行变迁的经典场景,旨在激发、唤醒国民的时代记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设置了#时光博物馆#话题供网民评论,在短时间内超过6亿浏览量以及超过300万的评论量,成为一场“现象级”的媒体活动,是值得学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