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研究之美国军事术语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vv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理论认为,“交互式发展”最能概括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的发展要经历一系列的分化和整合,这导致语言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换句话说,书面抑或口头语言的进化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必然结果,不管语言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如此。同时,在这个从不间断的进程中,语言反过来促进了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样一种基本观点虽然无可厚非,但因过于概括而容易导致形而上。   某些美国军事术语,更具体些说是那些最能代表使用者文化特性的术语,包括与装备名称、军事行为等相关的俚语,以及那些最能够反映文化影响但却相对缺乏文化含义的术语,包括口令和报告词等,是相当典型的。如果将那些人们时常谈到的美国人的典型特征作为大背景,把这些术语放置其中来进行一个对比的话,我们便会有新的发现。从美国军营乃至整个美国社会中,只要按照一定标准便可找到一些文化和语言的证据,这些相关证据表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文化是如何影响语言这个问题的看法显然过于简单化。   语言是一个可以从其工具面和文化面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展开研究的具有两面性的系统。如果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来展开研究的话,我们应该采取一种辩证的方法来看待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美军及美国文化对美国军语的工具与文化两个方面的影响,抑或说对两种不同类型军语(工具倾向性军语和文化倾向性军语)的影响是不同的,应当加以区分和甄别。因为文化对于语言的文化面的影响通常引起量变,而对于工具面的影响则往往导致质变。实际上,用另一种方式来理解语言的两面性也是正确的:我们研究语言细节,包括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时,我们会发现,一些语言单位表现出的工具属性较多而文化属性较少,另外一些则恰恰相反。   如果我们从一个多文化视角来展开研究,对中国的相关情况也进行相关考察的话,我们发现,不同文化对与之相关的语言的影响不尽相同,应该按其具体情况来进行阐述。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文化对语言的两个方面影响不同的情况在各个文化中普遍存在。   在实践中,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新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在翻译领域,译者将更清楚如何依据翻译性质处理原文中的文化成份,通常翻译性质可分为工具性翻译与文化性翻译两种。又如在写作领域,作者可综合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以及写作的目的究竟为创造一个工具还是传播一种文化来选择适当的语言风格。
其他文献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当代著名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代表作。小说行文简洁优美,内涵丰富,充满正能量;自1984年问世以来一直很受关注,曾多次获奖并被选入美
“五四”前后的翻译文学(1898-1949)在中国翻译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对中国新文学发展和繁荣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五四”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们不仅广泛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通过观察翻译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其目的就是要解释在某种特定文化中各种系统的功能。他着重讨论了翻译作为“多元系统”的一个系统在文学多
近年来,澳大利亚文学犹如大洋彼岸的一块瑰宝,其独特的光辉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海伦·加纳是澳大利亚文坛上一个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孩子们的巴赫》被看作是澳
跨性别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至少目前可以说妇女和男人是两个语言族群。自1975年Lakoff发表了《语言与妇女的地位》一书,语言学界便开始了广泛而深入的语
本篇论文分析了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小说《石头天使》中女主人公哈格对抗父权制,努力追求女性权利,实现男女平等的一生:哈格在父权制社会中成长,由于不满父亲的控制,选择了逃
《天堂》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七部小说,也是她获奖后推出的首部作品。作品问世后受到了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的研究多是将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