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盡取『廣韻』『集韻』中鼻音與非鼻音交互的同義又音,匯合前輩時賢發掘的上古同類交互現象,對漢語“鼻音/非鼻音”交互現象給出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和論證。本文一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選題緣起、鼻音與非鼻音交互現象研究現狀及研究方法、研究目標和意義。我們運用了文獻考證法、歷史比較法等研究方法,盡取『廣韻』『集韻』中鼻音跟非鼻音交互的同義又音,汇合前輩時賢發掘的說文諧聲、漢儒讀若、古籍異文、通假字、同源詞等上古反映鼻音跟非鼻音交互現象的語音材料進行疏證。第二部分,主要是將明母與不同部位的非鼻音自上古至中古的交互語料整理出來,通过分析,我们發現明母與幫滂並母關係最为密切,明母與同部位非鼻音的鼻冠音的構擬是有依據的,明母與各部位非鼻音的交互應是自古有之,不是後起現象。第三部分,主要是將泥母、日母與不同部位的非鼻音自上古至中古的交互語料整理出來,並結合泥母域外對音和漢語方言材料進行分析,通过分析,我們發現『廣韻』、『集韻』同義又音中泥日母與各部位非鼻音的交互現象與上古文獻材料中反映的同类交互現象形成嚴整的對應,說明它們是從上古傳承下來的。第四部分,主要是將疑母與不同部位的非鼻音自上古至中古的交互語料整理出來,『廣韻』、『集韻』同義又音中疑母與各部位非鼻音的交互現象與上古文獻材料中反映的同类交互現象形成嚴整對應。在域外對音材料中疑母逐漸向濁塞音9發展,我们認為濁塞音前的鼻冠音或许更容易丟失。第五部分為結論。通過系統分析,我們發現:上古各項語料的鼻音與非鼻音交互現象的呈現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確定無疑地是漢語中曾經存在的一種重要的語音現象;這種現象在『庚韻』、『集韻』的又音中也有系統呈現,二者的整齊對應,幫助我們正確解讀了 『康韻』、『集韻』的這類又音的語音根據和來源,同樣,域外對音、漢語方言中跟上古文獻和廣韻、集韻對應的現象也獲得確詁。筆者認為學術界對鼻冠音的構擬是有依據的。本文對不同部位間鼻音與非鼻音交互現象的梳理,同樣提示出這些交互的真實存在,這些存在提醒人們,在上古漢語聲母的研究中應該對它們作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