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自1996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概念以来,知识经济的研究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2002年以来,英国的罗伯特·哈金斯协会每年发布一次世界知识竞争力报告,对世界上知识经济表现好的地区进行排名,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罗伯特·哈金斯协会认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由IT和电脑制造、生物技术和化学、汽车和机械工程、仪器和电子机械四个大类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一个大类服务业构成。从投入生产要素的角度,产业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类型。在知识经济时代,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知识密集型产业无疑是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概念。但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直观判断和定性描述上。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知识密集型产业具体包括哪些产业?依据何在?这些看似简单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没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从大的方面来看,知识密集型产业分为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两大类。本文着重研究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的“知识”三种存在形式:人力知识资源、生产设备和组织管理制度。本文认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知识主导性、高增加值性、时代性、地域性、相对性五大特征。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内在机理可以初步解释为:以人为知识的载体,知识得以保持可塑性。通过可塑性,每一项已经装载到人脑里的知识都保持了与其他知识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性,在生产过程中形成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产品的价值得到提升。为了解决知识密集型产业包括哪些具体产业及其依据的问题,本文从产业投入和产业产出两方面出发,遴选出评价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九个指标,即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数、拥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占产业总从业人数的比例、拥有技术等级的人员占产业总从业人数的比例、产业年R&D经费支出占产业年总产值的比例、产业R&D人员占产业总从业人数的比例、产业的年人均增加值、产业年拥有的发明专利数、产业的年增加值率、产业年新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分别运用主观因素起主要作用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的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的定量模型。对上海的二十个两位代码的制造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十个行业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定量模型,进一步对十个知识密集型产业内部的三位代码产业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对三位代码子产业的评价结果,提出了上海今后应重点关注的二十个三位代码产业,即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276)、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72)、化学药品原药制造(271)、通信设备制造(401)、电子器件制造(405)、航空航天器制造(376)、汽车制造(372)、钢压延加工(323)、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251)、专用仪器仪表制造(412)、通用仪器仪表制造(411)、合成材料制造(265)、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361)、印刷、制药、日化生产专用设备制造(364)、环保、社会公共安全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369)、锅炉及原动机制造(351)、起重运输设备制造(353)、其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399)、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39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应重点发展的六个三位代码产业,即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276)、通信设备制造(401)、航空航天器制造(376)、钢压延加工(323)、专用仪器仪表制造(412)和合成材料制造(265)。最后,本文在对上海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研发投入不足)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应该从三方面着手,即制度创新是根本、技术创新是关键、教育培训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