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驯化下斑马鱼LINE1的表达检测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0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座子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内,被称为垃圾基因。迄今为止,三种反转录转座子依旧具有活性:L1,Alu和SVA元件。L1反转录转座子是跳跃基因,在基因组中具有大量拷贝,它占人类基因组17%,占斑马鱼基因组的10%以上。它们利用“复制-粘贴”机制通过RNA中间体在整个基因组中繁殖,这一过程称为逆转录。L1在种系和胚胎发生过程中具有活性,它们在体细胞中主要是表观遗传机制抑制的。具有逆转录活性的L1长约6kb,包含5’非翻译区(UTR),两个开放阅读框(ORF1和ORF2),以及以poly(A)尾结束的3’UTR。5’UTR含有CpG岛和内部启动子,ORF1和ORF2都是L1转座所必需的,ORF1的功能仍然模糊不清,但已显示其具有核酸伴侣活性,参与L1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形成,ORF2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并含有内切核酸酶和逆转录酶结构域;3’UTR在物种之间显示非常少的保守性。逆转座导致基因组改变,多数时候给基因组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改变基因组结构,影响基因表达,改变基因调控方式等,因此宿主基因会通过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或者小RNA干扰等机制来抑制转座。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转座元件与基因组是相互有益的,逆转座子的转座能够导致新基因的生成,这对于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进化具有积极意义。当面对环境因素刺激时,基因组进行自身进化诱导转座子转座,使生物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鱼类作为变温动物,水温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生理及行为。南极大陆经历了长期降温,水温常年处于0℃以下,南极鱼Notothenioids是南极圈内的优势种,其如何在极端寒冷下生存,并且抵抗严峻的环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研究发现低温下南极鱼基因组L1相对于南极圈外的鱼的基因组,发生了大量扩增。这些结果也表明在寒冷环境下,南极鱼进化出了抵御寒冷的方式,产生了新的基因,而这些新的基因的产生可能与LINE的扩增有关。环境对脊椎动物生理学和进化的影响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鱼类研究,这些鱼类与人类具有大多数生理机制。斑马鱼(Danio rerio)由于体型纤细,成体长3~4 cm,对水质要求不高。孵出后约4个月达到性成熟,成熟鱼每隔几天可产卵一次,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速度快,胚体透明、子代多、遗传背景清楚,容易进行实验操作,易于在实验室内繁殖饲养,与人类基因87%相似,因而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应用于生物学中。本实验借助斑马鱼作为实验材料,研究L1在鱼类低温适应方面的功能。为了研究L1在长期低温环境下大量扩增是否与寒冷适应具有关系。将细胞培养在18℃,发现细胞在18℃低温环境中处理5 d细胞明显生长停滞,而后二十天左右逐渐恢复生长状态,尽管相比28℃依旧缓慢。并且在之前研究中发现LINE甲基化水平在低温环境中有所改变,18℃低温处理ZF4细胞5 d L1甲基化水平升高而18℃低温处理ZF4细胞30 d甲基化水平降低。生物体会通过甲基化水平来调节L1表达量,据此猜测低温是否会通过甲基化影响5’UTR区域启动子活性进而影响L1的表达扩增,这种调节可能是生物体应对外界低温环境压力的方式之一,并且发现生活在缺氧条件下的shizothoracine鱼类,基因组中LINE的表达量也有显著增加。这些结论说明极端环境下,生物体基因组调节LINE扩增,增加基因组多样性,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本实验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成纤维细胞ZF4进行了不同时间长度的低温处理(18℃5 d和18℃30 d),同时对斑马鱼成鱼也进行了不同时间长度的低温处理(10℃3 h、6 h、1 d、3 d、5 d),使用RT-qPCR检验了L1的mRNA水平;并克隆了斑马鱼L1基因启动子区,利用Luciferase双荧光报告系统,在ZF4细胞中验证5’UTR在细胞中的生物活性并在低温处理(18℃3 d)监测5’UTR活性。结果显示:(1)在细胞中,短期低温处理L1 mRNA水平有所降低,而在长期低温处理中,L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2)在成鱼中,短期低温处理下L1 mRNA水平降低,长期低温处理L1 mRNA显著升高。(3)在ZF4细胞中发现5’UTR具有生物活性。(4)发现在低温处理(18℃3 d)报告基因信号减弱,间接表明L1 5’UTR区域启动子活性减弱。推测L1对生物体适应外界低温环境压力有积极作用,生物体在寒冷环境下L1逆转座水平升高,猜测是生物体对环境压力产生适应性进化。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对斑马鱼细胞以及斑马鱼成鱼不同时间段的低温处理,研究L1的mRNA水平,以及低温下5’UTR区域活性的改变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寒冷适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5G技术的发展,依靠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的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及军事领域。然而,电磁波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辐射污染。因此,吸波材料的研究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改造传统流程工业,实现工业过程的网络化控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也给预测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常规预测控制并不具备处理信号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量化和丢包等问题的能力,如果将采用常规预测控制算法的工业工程直接置于网络控制模式下,必将对系统的控制品质以及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以解决网络控制系统中的量化和丢包问题为目标,以李雅普诺夫
由于聚苯胺(PANI)具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石墨烯优良的导电率和较高的比表面积,使得聚苯胺/石墨烯复合物成为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然而石墨烯本身的π-π*共轭作用和表面无官能团使其溶解性和分散性较差,在与聚苯胺复合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而且聚苯胺容易均相成核导致聚苯胺/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综合性能不好,因此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和改性防止其团聚,使聚苯胺均匀有序的生长在石墨烯片层上,提高其综合性能
随着物联网相关产业迅猛发展,物联网隐私保护方法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各种物联网应用实例中,分层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范围查询是分层无线
图像拼接是将两幅具有重叠区域的图像整合成一幅大视野图像的技术,拼接获得的图像包含了两张图像的信息,解决了单张图像信息量少的问题。作为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部分,图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己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最伟大的的成像技术之一,已经深深影响着人类的生活。X射线CT的作用是扫描物体的内部结构信息获取投影数据进
目的分析无症状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MR表现及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本地区113名业余马拉松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3名,女性50名,均无任何踝关节不适症状。
复合卷流燃烧系统是为提高柴油机缸内空气利用率、优化油气混合过程、改善柴油机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而开发的一种以燃烧室形状为核心的新型燃烧系统。为了全面了解复合卷流燃
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的柱塞偶件、控制阀偶件和针阀偶件的静态密封对喷油规律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着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加严,燃油喷射系
地下水渗流是水利工程领域中的指标性问题之一。在福建省,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气候原因,使得地下水储存量十分丰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会面临到由于地下水所导致的土壤渗透破坏现象。研究饱和层和非饱和层土壤的渗流场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在依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上,基于地下水渗流理论,推导饱和层与非饱和层渗流的控制方程式,建立地下水渗流模型,利用无网格法中的多元径向基底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