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语风格言系统化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衡量其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尺,在人类社会对个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包容的大背景之下艺术家的风格个性化变得十分重要。艺术风格的出现、发展、转变、成熟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的过程,通常形成一种艺术风格是受多种因素所影响,一方面,清晰的艺术风格需要建立在纯熟的掌握和运用不同创作技法的基础之上,以防在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中发生掣肘的情况;另一方面,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内涵、地理肌理等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因如此,我们所处时代的总体特征对个人的意识结构、审美感知以及心理无意识层面都会产生显现的影响。对艺术家来说,则会形成与生活区域的地域文化、所处时代审美特征相吻合的绘画风格,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是艺术家最能表达自己对周遭环境的“最真实的”的艺术语言。由此可见,如果想要全面了解一个艺术家那么就必然需要去了解其风格的形成原因。而只观察艺术风格本身的呈现又是非常表象的,这就需要从更加深入,客观,全面本质的探索研究,由表及里,逐层剖析。在阐释风格时往往会从画面的表面形式,线条、色彩、主题、肌理等做为理据,但这往往只能在已经形成的基础之上进行描述或解答。一个艺术家或艺术从业者的是具有主观能动行的主体,这样就会出现艺术风格的唯一性,多变性,复杂性,正因如此,找到影响艺术家这种风格的形成的生长轨迹并分析透彻也是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艺术创作者必须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将会采用福柯新历史主义的原境(context)重构的方法,并结合艺术家伊灵(郭新平)的旅行实践和艺术创作风格发展轨迹作为研究案例展开,探索创作轨迹围绕其生长背景,联系的上下文语境,对时代特征和创作地域的上下文语境进行还原。文章将会分为五个章节阐述:阐释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定义旅行实践;整合伊灵旅行实践的经历;分析旅行实践与绘画风格的形成之间的关系;阐释艺术家成果及对作者的创作影响。以小见大的方法透过艺术家个人的案例来透析艺术创作路程的规律。文章在研究过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艺术家手稿原稿,信件,札记,同时代的相关报道刊物以及对艺术家进行近距离访谈,希望可以更加全面的对艺术家以及其绘画风格的形成因素进行一个立体的分析,尝试找到艺术家艺术语言与自身背景成因的规则形成对自己创作实践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