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倍增,围绕养老保险制度与退休政策施以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迫在眉睫。养老保险作为居民退休后的重要生活保障,它将如何影响退休决策值得我们关注。现有文献多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作用,鲜少提及年金及商业养老保险。此外,退休是一个从酝酿退休意向到实际进行退休行为的过程,而国内研究只关注退休预期或退休行为中的一个方面,对退休路径中可能存在的退休过渡期也了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倍增,围绕养老保险制度与退休政策施以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迫在眉睫。养老保险作为居民退休后的重要生活保障,它将如何影响退休决策值得我们关注。现有文献多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作用,鲜少提及年金及商业养老保险。此外,退休是一个从酝酿退休意向到实际进行退休行为的过程,而国内研究只关注退休预期或退休行为中的一个方面,对退休路径中可能存在的退休过渡期也了解不足,缺乏对养老保险作用机制的深度剖析。因此,在延迟退休政策推出之际,有必要深入探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对退休预期、退休实现、退休路径的影响,充分发挥养老保险这一工具对退休决策的调节作用,减少可能存在的政策实施阻力。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先对相关概念做出简要解释,再分别对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及中老年人退休偏好进行现状分析,并从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工作决策理论出发,探讨养老保险对中老年人退休决策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部分,本文运用Probit模型来实证检验不同养老保险对中老年人退休决策的异质性影响,数据来源于2011、2013、2015及2018年共四期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首先,运用原始数据整理得出未退休中老年人(尚未领取养老金)的预期退休年龄,以及已退休中老年人(已经领取养老金)的实际退休年龄,以此了解受访者的延迟退休意愿和实际退休情况,并分析变化趋势;其次,分别展开养老保险对退休预期与退休实现影响的实证分析,并比较不同层次养老保险的差异性作用;再次,通过2011年未达到退休年龄,但在2018年已办理退休手续的这部分受访者,分析退休预期与实际退休行为间的偏差,解释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观察受访者是否在办理退休手续后仍会参加劳动,即过渡性退休现象,探讨中老年人选择直接退休或采取过渡性退休决策中,养老保险发挥的作用,进而分析养老保险对退休路径选择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激励效果差异明显。对于未退休中老年人,政府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有助于激励受访者按期退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会促进中老年人延迟退休。对于已办理退休手续的受访者来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仍对受访者按期退休有促进作用,但拥有政府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受访者更倾向延迟退休。由于普及度不高,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除了养老保险,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中老年人的退休决策,其中,性别、户口、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的作用显著且较为稳定。女性和有配偶的受访者普遍延迟退休意愿更强,而城市户口、学历较高的受访者则不太愿意延长工作年限或无休止劳动。此外,预期退休年龄往往大于实际退休年龄,因为退休预期反应的是计划完全停止工作的时间,而实际退休年龄往往与法定退休标准相近。本文认为退休预期与实际退休的差距一部分是由过渡性退休行为造成的,就退休路径而言,一些受访者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并未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而是继续参与到工作中。依据研究结论,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基于均衡发展原则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其可持续性与抗风险能力,政府应鼓励推广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均衡三支柱发展,拓宽中老年人积累养老财富的途径,减轻年老时的经济负担;二是基于自愿原则实施差别化延迟退休政策,在设计延迟退休方案时,充分听取多方意见,在政策实施初期,采用自愿延迟退休方案,并结合政策激励吸引参保职工与企业落实延迟退休,还要考虑到男女职工的性别差异,必要时可优先实施女性职工的延迟退休政策;三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并打造“适老”环境,对于有工作意愿的中老年人,为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充分发挥中老年人的经验资本,而对于有无休止劳动倾向的农村中老年人,则应帮助其平衡好劳动与闲暇时光的分配,使他们既能发挥自身余热创造劳动价值,也能享受充分的养老保险保障从而安度晚年。本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在于:一方面,我国的延迟退休政策尚未全面实施,结合延迟退休与养老保险改革来讨论这一热点话题,分析多层次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深层作用并提出建议,旨在通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养老保险的调节作用,助力延迟退休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本文关注退休意愿到退休行为的整个决策过程,丰富了国内研究中对退休意愿或退休行为的单一研究,同时结合过渡性退休现象探讨养老保险对退休路径选择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在经典的最优消费-投资问题框架下,引入保险、消费习惯和通货膨胀的因素,研究了通货膨胀下个体的最优消费-投资-保险问题以及这个框架下消费习惯对个体最优决策的影响。通过动态规划原理对HJB方程的求解,本论文讨论了常相对风险厌恶函数(CRRA)下个体的最优策略的问题,通过计算得到了其显示解并对此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消费习惯在通货膨胀下的个体最优消费-投资-保险问题中的作用。文章主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保险资金可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保险机构的投资也越来越频繁,举牌行为引发广泛关注。股权投资是保险机构资金运用的重要方式,截至2019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8.53万亿,同比规模增长12.91%,其中股票余额1.49万亿,占总余额的8.06%。作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保险机构持股不仅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促进了保险资金流动效率,优化了保险盈利模式,
生物发光断层成像(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BLT)作为一种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动态地提供活体动物肿瘤分布的信息。然而,由于生物组织的高散射特性,以及生物体表面光学测量信息的有限性和噪声干扰,BLT光源重建是一个病态问题。目前,以1L范数凸优化和贪婪算法为代表的稀疏表示理论为解决病态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在BLT重建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能够实现光源的有效重建。但是,基
在文物保护领域,三维数字化修复是热门研究课题之一。作为三维数字化修复的重要组成,兵马俑三维模型部分结构提取在兵马俑的修复、碎片拼接相关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传统的手动划分与结构提取的方法,依赖专家主观经验,操作较为复杂,最终划分结果误差较大且整体划分过程耗时较长。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针对兵马俑三维点云的自动化分割聚类方法来实现对兵马俑三维模型的部分结构数据提取。本文的
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残疾失能人口数量也随之上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残疾失能保障压力。而长期护理保险的普及有助于缓解日益高涨的残疾护理需求。目前,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尚处于试点阶段,并且试点地区的现行政策存在诸多限制,给商业残疾保障类保险产品留出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混合型长期护理年金是一种创新型残疾保障类商业保险产品。根据前人的理论,该产品通过结合生命年金和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中和残疾
中国的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简称偿二代)是2016年开始正式实施的针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监管体系,建立起了定量监管、定性监管、市场约束的三大支柱。在偿二代下,监管机构对以保险风险、信用风险为主的可量化风险进行定量监管,对以操作风险、战略风险为主的不可量化风险进行定性监管。战略风险影响巨大,其试错成本和纠错成本都十分高昂,重大战略规划的失误所引发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因此银保监会在监管实务工作中对保险公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作为保障退休人员权益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预测,提前部署应对方案,提高基金支付能力,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防范化解人口老龄化风险保驾护航。2015年初,山东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
保险公司的准备金制度是适应其负债经营的特点而建立起的维持偿付能力的安排,其初衷是保证保险公司有足够的资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赔付。2016年“偿二代”正式实施,偿二代以风险为导向,更为系统地监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偿二代实施期间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偿二代在执行层面暴露出许多问题。2017年9月,监管部门开启了偿二代二期建设,2021年底银保监会公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文本匹配方法旨在判断两段文本是否表达相同的含义或者描述相同的事件。文本匹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自然语言理解任务,在搜索引擎、在线客服等服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文本结构复杂,语义丰富,而且文本对之间往往具有复杂的交互关系,使得文本对之间的语义匹配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针对当前文本匹配任务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短文本表示模型、短文本匹配模型以及长文本匹配模型,本文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针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生命健康一直是人的基本需求。在顶层设计上,国家一直大力提倡健康生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二篇明确指出要普及健康生活,推动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另外,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有两年有余,在疫情持续不断的背景下,人们更加注意自身健康状况,健康意识进一步觉醒。根据健康信念模型(HBM),人的行为习惯是心里活动的外在表现,具体到个人健康习惯来说,即健康意识更为丰富的人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