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课程理念。“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其中对于“音乐表现要素”的欣赏是这个领域的基础性内容。初中音乐欣赏课是“感受与欣赏”的载体、是传播民族器乐知识的媒介。为了在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民族器乐的风格特色,针对民族器乐欣赏课中的音乐表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课程理念。“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其中对于“音乐表现要素”的欣赏是这个领域的基础性内容。初中音乐欣赏课是“感受与欣赏”的载体、是传播民族器乐知识的媒介。为了在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民族器乐的风格特色,针对民族器乐欣赏课中的音乐表现要素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结合亲身参与的教学实践,围绕初中音乐欣赏课,聚焦教材中民族器乐作品的音乐表现要素,进行了教学方法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通过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开展的教学实践研究,分类总结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调查了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现了民族器乐欣赏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章,基于音乐教学方法的体验性、语言性、实践性,针对民族器乐的音乐表现要素总结了以下教学方法:针对音色的“古诗词语境建构、运用比喻辅助描述、音色的对比欣赏”;针对旋律的“听唱结合熟悉主旋律、视听结合对比变奏、作曲手法的分步讲授、模仿装饰音音响效果”;针对音乐结构的“完整与拆分聆听”。并将得到的方法运用在课堂中,通过教学案例的实践来体现和验证。第三章,总结了教学方法的应用,并提出了展望。本文力求通过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方法的研究,解决民族器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影响课堂效率的问题,使审美教育具有现实的方法和途径,不再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让学生更有效地感受与欣赏音乐作品。
其他文献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并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好接班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对象。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课教学中准确运用对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
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亦是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基本原则。高中和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养成的两个重要时期,作为承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与高中思政课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图书馆用户的文化需求日益凸显。在信息化引领时代发展大趋势的今天,公共图书馆能否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并获得较好的体验直接影响到其社会声誉的高低。对公共图书馆而言,用户根据个人体验发表正面的评价有利于其良好口碑的形成,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高度认可不仅能够为图书馆带来其他新用户,也有利于吸引政府加大对其投入,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终其一生的追求。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对人的自由何以实现这一问题的解答,从唯心主义立场转向了唯物主义立场,从自我意识哲学转向了实践哲学。在这个艰辛探索的过程中,马克思实践自由观渐趋成熟。从历史和逻辑两个角度来厘清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形成演变,对把握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真实内涵和本质特征,理解其所实现的自由观革命具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竞相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愈加突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准确研判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以及紧密联系我国发展的客观现实,围绕“为什么要科技创新、如何推进科技创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丰富的科技创新重要论述。马克思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关于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它以人的发展为基本脉络,揭示出人的发展进程与社会历史发展历程的一致性。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系统剖析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不仅对辨清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历史分期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继而实现中国梦提供价值导向。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内容丰富,涉及文本繁多。文章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
《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交往思想,为应对全球性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基础、方法指导与价值指引。论文在厘清世界交往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形成依据、主要内容、基本特征、空间意蕴以及现实启示等方面对《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交往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和概括总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交往有其形成的必然性及合理性。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交通通讯技术的日臻成熟,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使世界交往
鼓子秧歌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具有汉族民间舞典型特质,主要流传于山东中北部地区,目前是各高校男班民间舞的主要教材。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商河鼓子秧歌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商河县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将“非遗”文化学习纳入学校教育,并于2021年获得山东省“非遗进校园”典型实践案例。本文将在非遗保护的视阈下,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式与分析方法对鼓子秧歌的校园传承进行深入考察与
落实和开展劳动教育是解决人才储备缺口、顺应中国国情的关键措施,是开展培养学生多方向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构成,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高效提升劳动技能等多方面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学习繁忙、时间紧凑,却又恰逢学生逐步树立独立自主意识、养成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节点,思想政治课便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校出现劳动与“变相体罚”挂钩、劳动教育逐步弱化或缺失的现象。据此,如何充分发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的学科课程,更是具备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情感的德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品格、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改版后,课程内容全面更新,更加关注课程内容的情感立意及德育功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情感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体现,情感教学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帮助学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