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LR4/NF-κB/NLRP3通路探讨振腹推拿改善抑郁症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机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3402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因为长期的情感压抑不畅或长期受到外界刺激,从而导致心理状态改变的一种表现,是与应激关系最为密切的精神类疾病之一,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靡、精神意志活动减退和低动力症状等。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家人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且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往往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自残甚至自杀的倾向,对患者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和谐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和影响。目前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得到医学界的公认,临床上也缺乏治愈抑郁症的方法,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简效易廉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极为重要。有研究提出机体能量代谢异常可能是抑郁症的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推拿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振腹推拿流派是脏腑推拿诸多流派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施术于腹部的振法刺激为主,能够调畅机体气机、改善脏腑功能,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脑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7周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方法复制抑郁症大鼠模型,通过观察振腹推拿手法干预后抑郁症大鼠模型的行为学结果,初步明确振腹推拿手法干预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通过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Ⅴ的含量,辅酶Q10、SQSTM1、TFAM的含量,以初步探讨振腹推拿手法对抑郁症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通过检测骨骼肌IL-1β、IL-6、IL-8、TNF-α、IL-4、IL-10 等炎性因子的含量,TLR4/MyD88/NF-κB 以及下游NLRP3炎性小体的活性和miRNA-130b的mRNA含量,以初步探讨振腹推拿手法对抑郁症大鼠骨骼肌炎性损伤的手法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7周的CUMS造模方法复制抑郁症模型大鼠,于造模第3周末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对复制的大鼠模型的抑郁样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与正常组的糖水偏好率和绝望时间的对比,明确抑郁症大鼠模型是否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对氟西汀组和振腹组的大鼠分别进行4周的氟西汀灌胃和振腹推拿手法的干预,在干预完成第4周末对各组大鼠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旷场实验的行为学检测,明确振腹推拿改善抑郁症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手法疗效。利用分光光度仪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Ⅴ的含量,利用WB检测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辅酶Q10、SQSTM1、TFAM的蛋白含量,利用RT-PCR检测骨骼肌SQSTM1的mRNA含量,以初步探讨振腹推拿手法对抑郁症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再利用ELISA法检测骨骼肌IL-1β、IL-6、IL-8、TNF-α、IL-4、IL-10等炎性因子的含量,利用ELISA检测Caspase-1的蛋白含量,利用WB检测TLR4、MyD88、NF-κB、NLRP3、ASC蛋白含量,利用 RT-PCR 检测 TLR4、MyD88、NF-κB、NLRP3、ASC、miRNA-130b 的 mRNA 含量,以初步探讨振腹推拿手法对抑郁症大鼠骨骼肌炎性损伤的手法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经过3周的CUMS造模方法可以复制抑郁症大鼠模型,为期4周的振腹推拿手法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证明振腹推拿手法干预具有改善抑郁症症状的手法效应,这与临床研究的结果相符合;2.相比于模型组大鼠,振腹推拿手法干预后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骨骼肌组织中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Ⅴ的含量,辅酶Q10、SQSTM1、TFAM的蛋白含量以及SQSTM1的mRNA含量均增加,证明振腹推拿手法干预具有改善抑郁症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手法作用,并认为这可能是振腹推拿手法干预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主要手法机制之一;3.相比于模型组大鼠,振腹推拿手法干预后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骨骼肌组织中IL-1β、IL-6、IL-8、TNF-α等促炎因子含量降低,IL-4、IL-10等抑炎因子含量增加,证明振腹推拿手法干预具有抑制抑郁症模型大鼠骨骼肌炎性损伤的作用,并认为这可能是振腹推拿手法干预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重要手法机制之一;4.相比于模型组大鼠,振腹推拿手法干预后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骨骼肌组织中TLR4、MyD88、NF-κB、NLRP3、ASC、Caspase-1 的蛋白含量降低,TLR4、MyD88、NF-κB、NLRP3、ASC的mRNA含量降低,miRNA-130b的mRNA含量升高,证明振腹推拿手法干预通过促进miRNA-130b的表达,抑制miRNA-130b介导的TLR4/MyD88/NF-κB通路,并进一步抑制其下游的NLRP3炎性小体活性的作用,并认为这可能是振腹推拿手法干预抑制抑郁症模型大鼠骨骼肌炎性损伤的核心手法机制之一。研究结论振腹推拿手法具有改善抑郁症大鼠模型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其手法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骼肌组织中miRNA-130b介导的TLR4/MyD88/NF-κB通路,并进一步抑制其下游的NLRP3炎性小体活性的作用,从而降低IL-1β、IL-6、IL-8、TNF-α等促炎因子的含量,增加IL-4、IL-10等抑炎因子的含量,改善骨骼肌组织炎性损伤,增加骨骼肌组织中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Ⅴ的含量,辅酶Q10、SQSTM1、TFAM的蛋白含量,调节骨骼肌组织的能量代谢实现的。
其他文献
文章在梳理QC活动相关理论及进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质量管理工作流程要求,借鉴“项目群”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构建了“战略分析—课题储备—课题遴选—过程管控—提炼申报—成果发布—推广应用”的QC成果全过程培育机制,助力电网企业高效推进质量管理工作,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期刊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年龄相关的以进行性记忆能力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病。虽然对AD的研究已超过百年,但AD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经典的Aβ毒性假说也受到了挑战。针对Aβ产生、清除或Aβ抗体开发的药物所进行的临床试验均未达到预期的疗效,因此,需要从更深层次理解和研究Aβ毒性信号转导。近年研究发现,Aβ毒性信号传递的下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颈椎手术是治疗保守无效颈椎病的常见方式,临床效果显著,但术后并发症仍是临床难题,而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是颈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尚无统一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此外,随着近年来颈椎矢状位序列的深入研究,颈椎矢状位参数对颈椎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在传统医学中,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常强调“筋骨并重”,颈椎前路手术结合围手术期针
学位
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既往发表文献中中医外治方药治疗糖尿病足(DF)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2)通过中国网络药理学研究所挖掘出的高频药物治疗DF的潜在分子机理。(3)总结归纳导师经验,从“五体辨证”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证治。方法:第一部分:检索中国知网,构建中医外治中药处方数据库,通过药物频次频率、性味归经、药类频次频率、关联规则、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数据,运用TCMSP检索高频药对化合物及
学位
目的和意义: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以皮损多形态、对称分布、瘙痒明显等为主要特征,其病情反复、难以痊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湿疹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组胺药物等。其治疗手段相对单一,且有远期疗效不佳、停药易反复、不良反应多等不足。而中医药治疗湿疹更注重整体观与个体化、辨证论治、标本兼顾,相较于西医具有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本研究选取湿疹患者106例,分别予
学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的慢性炎症疾病,在AS病变过程中,斑块不稳定性增加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性增加的中心环节。AS形成早期血液中单核细胞穿过损伤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进入血管壁并转化为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Mφ过量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
学位
目的:1通过中风发生前关键环节病情变化与中风始发态病情及预后的关联研究,分析不同的发病前病情变化对中风始发态病情及90天预后的影响;2根据不同中风始发态病情程度及预后程度发病前病情变化的临床表征,探索对病情及预后具有严重影响的病情变化的证候特点,锁定高危人群,以此达到重点观测、重点防治及分层防治的目的。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纳入来源于北京中医药的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
学位
研究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双肓、对照临床研究,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四科经验方水肿Ⅱ号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C3 Ep Ad Pr)脾虚湿瘀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为C3 Ep Ad Pr)脾虚湿瘀证患者90例,遵循双盲原则,按照1:1:
学位
研究背景: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SDH)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颅内出血并聚集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手术治疗是其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手术费用高,术后复发率高,且有较多并发症存在,这造成SDH所引起的死亡率越来越高。目前西医治疗SDH的常用保守治疗药物为地塞米松、甘露醇、阿托伐他汀,但其药物适应症及副作用仍有不明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研
学位
酒精性肝病属于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急性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是酒精性肝病终末期的一个疾病阶段,以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细菌感染等并发症的急性发展为主要特征,并且90天预后较差。因此,建立与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相关的预测模型,为区分高危患者提供参考,同时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案就尤为重要。另外,免疫细胞分泌的炎性生物标志物IL-1β、IL-18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