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改进金茵利胆胶囊的提取工艺,建立制剂质量评价体系,并初步评价其药效,为减少金茵利胆胶囊的临床用药剂量、提高制剂稳定性提供实验依据,为金茵利胆胶囊的二次开发提供依据。
方法:1.采用膜分离技术,通过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以有机高分子膜的截油率及膜通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的膜分离工艺参数;同时考察膜分离前后挥发油的物理性质。
2.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对制剂处方中茵陈等四味中药的挥发油部分进行环糊精包合;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工艺条件,进一步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光谱法(UV)以及红外光谱法(IR)对已制成的包合物进行验证。
3.以金茵利胆方水提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绿原酸转移率、膜通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氧化铝无机陶瓷膜精制金茵利胆方水提液的工艺参数。
4.采用C18色谱柱,以0.1%磷酸水溶液(B)-乙腈(D)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8mL·min-1;检测波长:315nm;柱温:35℃;梯度洗脱。建立金茵利胆胶囊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对绿原酸等五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5.采用冰醋酸扭体法和热刺痛法致痛,研究对比金茵利胆胶囊工艺改进前后制剂的镇痛作用;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两种急性炎症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足肿胀实验大鼠血清中β-EP、PGE2、5-HT及皮肤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对比金茵利胆胶囊工艺改进前后制剂的抗炎作用。
结果:1.优选的膜分离最佳工艺参数即挥发油浓度为12mL·L-1,转速为150r·min-1,压力为0.15MPa。膜分离挥发油前后物理参数显著性差异。
2.优选的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和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6,包合为温度60℃,包合时间3h。TLC、UV和IR结果表明包合物已形成。
3.选用孔径为0.2μm的氧化铝无机陶瓷膜,药液浓度0.05g·mL-1,操作压力为0.06MPa条件下,具有较高膜通量且绿原酸的转移率最佳。
4.建立的高效液相法指纹图谱中,共标定18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5个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6号峰)、咖啡酸(9号峰)、阿魏酸(13号峰)、柚皮苷(15号峰)和新橙皮苷(17号峰),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
5.醋酸扭体实验中,工艺改进后的金茵利胆胶囊中剂量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其他各组,且与原工艺制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热刺痛实验中,金茵利胆胶囊工艺改进前后制剂对小鼠的痛阈值提高率效果相近,无显著性差异;耳肿胀实验中,工艺改进后的金茵利胆胶囊中剂量组的镇痛效果最好,且与原工艺制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注射角叉菜胶2-3h时间段内,各组大鼠的组肿胀度出现最大值,且模型的效果到达最佳值,工艺改进后的金茵利胆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的抗炎效果均优于原工艺制剂(P<0.05);ELISA法测定相关指标,工艺改进后的金茵利胆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PGE2、5-HT的含量出现降低,β-EP含量增加。工艺改进后的金茵利胆胶囊高剂量组皮肤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降低,且与原工艺制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膜分离技术可以使挥发油及水提液的富集与纯化达到较好效果,对金茵利胆胶囊制备工艺进行的改进研究,合理可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科学,结果可信,可为提升该制剂质量控制标准奠定基础;初步的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后的制剂治疗效果优于原工艺产品,为金茵利胆胶囊的二次开发奠定了基础。
方法:1.采用膜分离技术,通过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以有机高分子膜的截油率及膜通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的膜分离工艺参数;同时考察膜分离前后挥发油的物理性质。
2.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对制剂处方中茵陈等四味中药的挥发油部分进行环糊精包合;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工艺条件,进一步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光谱法(UV)以及红外光谱法(IR)对已制成的包合物进行验证。
3.以金茵利胆方水提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绿原酸转移率、膜通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氧化铝无机陶瓷膜精制金茵利胆方水提液的工艺参数。
4.采用C18色谱柱,以0.1%磷酸水溶液(B)-乙腈(D)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8mL·min-1;检测波长:315nm;柱温:35℃;梯度洗脱。建立金茵利胆胶囊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对绿原酸等五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5.采用冰醋酸扭体法和热刺痛法致痛,研究对比金茵利胆胶囊工艺改进前后制剂的镇痛作用;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两种急性炎症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足肿胀实验大鼠血清中β-EP、PGE2、5-HT及皮肤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对比金茵利胆胶囊工艺改进前后制剂的抗炎作用。
结果:1.优选的膜分离最佳工艺参数即挥发油浓度为12mL·L-1,转速为150r·min-1,压力为0.15MPa。膜分离挥发油前后物理参数显著性差异。
2.优选的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和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6,包合为温度60℃,包合时间3h。TLC、UV和IR结果表明包合物已形成。
3.选用孔径为0.2μm的氧化铝无机陶瓷膜,药液浓度0.05g·mL-1,操作压力为0.06MPa条件下,具有较高膜通量且绿原酸的转移率最佳。
4.建立的高效液相法指纹图谱中,共标定18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5个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6号峰)、咖啡酸(9号峰)、阿魏酸(13号峰)、柚皮苷(15号峰)和新橙皮苷(17号峰),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
5.醋酸扭体实验中,工艺改进后的金茵利胆胶囊中剂量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其他各组,且与原工艺制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热刺痛实验中,金茵利胆胶囊工艺改进前后制剂对小鼠的痛阈值提高率效果相近,无显著性差异;耳肿胀实验中,工艺改进后的金茵利胆胶囊中剂量组的镇痛效果最好,且与原工艺制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注射角叉菜胶2-3h时间段内,各组大鼠的组肿胀度出现最大值,且模型的效果到达最佳值,工艺改进后的金茵利胆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的抗炎效果均优于原工艺制剂(P<0.05);ELISA法测定相关指标,工艺改进后的金茵利胆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PGE2、5-HT的含量出现降低,β-EP含量增加。工艺改进后的金茵利胆胶囊高剂量组皮肤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降低,且与原工艺制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膜分离技术可以使挥发油及水提液的富集与纯化达到较好效果,对金茵利胆胶囊制备工艺进行的改进研究,合理可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科学,结果可信,可为提升该制剂质量控制标准奠定基础;初步的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后的制剂治疗效果优于原工艺产品,为金茵利胆胶囊的二次开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