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相不变”与“色相可变”——西方传统油画二种基本“色彩使用方式”的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ua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传统油画是指15-19世纪中叶的西方写实绘画,这种绘画以真实“再现”自然为目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模仿真实“视觉效果”,塑造出具有真实立体感的人物与环境。为此,出现了许多服务于“再现真实视觉效果”的绘画技术与方法,如透视法、明暗法、构图法、色彩法等。色彩法作为其中的手法之一,通过模仿真实视觉的“色彩”效果,为达到再现“真实”自然的目标在各种方法中显得尤为重要。自15世纪初期至19世纪,随着各流派艺术风格的不断更替,展现出丰富多变的色彩使用方式。在如此多样化的色彩使用方式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两种最基本的方式:一种是“色相不变”原则色彩使用方式、另一种是“色相可变”原则色彩使用方式(当然在这两种基本方式之间还存在着二者派生出的其它的色彩使用方式)。两种基本色彩使用方法从出现到成熟,经过无数艺术家与理论家的辛勤探索与努力,从基本规则的建立到多样的发展与演变,最终形成西方传统油画中色彩使用方式的两大基本支撑点。这两种基本色彩使用方式与透视法、解剖学、构图学等构成了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术支撑,提供了画家复制与再现“真实视觉”效果的关键条件,同时这两种基本的色彩使用方式,又演绎了西方人发现色彩世界的探索历程。
其他文献
莎士比亚戏剧百年来一直为大众热爱,吸引了大批读者领略探索戏剧艺术的魅力,成为各国戏剧艺术相互沟通的桥梁。作为世界文学经典的莎剧,除了译文的精彩呈现,作品的名称也引人入胜,莎剧在中国的接受与经典地位的树立与其在不同时期顺应时代而生的剧名的翻译密不可分。  本文以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莎剧汉译名的源流进行考辨,从接受美学理论来探究莎剧百年来在中国变迁的途径和规律,以不同时期流行的莎剧剧作的汉译名为例,运
学位
框架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被研究者广泛运用。研究者认为新闻框架在新闻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方面是新闻写作、编辑时所遵守的常规和惯例,另一方面也是与主流文化价值观相联系的媒体装置。基于不同的视角,不同国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构建亦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框架。因此,如何构建新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各国文化的特殊性。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内容分析和框架评估的方法对中英
学位
写作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项语言输出技能,写作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表明,目前高中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探索一条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成了当前教师和学者们普遍关关注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词块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研究
学位
玛雅·安吉罗是美国文学界最耀眼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七部自传体小说,其中《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1969)与《妈妈和我,我和妈妈》(2013)尤为突出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与建构主题。这两部自传作品以女性活动为中心,共同围绕玛雅、母亲薇薇安与祖母安妮的奋斗历程,突出黑人小女孩玛雅如何在母亲与祖母的熏陶与教育下,从幼时被迫接受美国种族隔离制度下的种种折磨,到最后成功建立种族自信,成长为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五次提到“一带一路”,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对外新闻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际传播途径。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视角研究这一倡议,但针对“一带一路”对外新闻的语言学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从“中国一带一路网”中选取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200篇英语新闻作为研究语料,运用Martin和White的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
学位
《水浒传》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它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历史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意义。这部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巅峰,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水浒传》被喻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书中大量的南北方言、粗俗语赋予了该小说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内涵,如山东方言“耍子”、“放屁辣骚”、“含鸟猢狲”,杭州方言“马泊六”、“雌儿”、“纳败
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1894——1962)是20世纪美国现代实验派的诗人,也是最具创新意识的诗人之一。卡明斯因怪诞的诗体而闻名于世,被冠以“语言魔术师”的称号。他的视觉诗堪称一绝,在创作方面独树一帜,形式上新颖奇特,尤其在排列、分行、单词、句法、标点以及大小写方面标新立异,创造出了一种十分自由的卡明斯式风格。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主要针对卡明斯诗歌中的排版方式、语法规则、词汇变异等方面进行了讨
《“水仙号”上的黑水手》(1897)是约瑟夫?康拉德的第一部海洋小说,也是他创作史上首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其独特的创新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本文试结合爱德华?赛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理论,分析研究康拉德在《“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所体现的帝国观。  康拉德生活在帝国主义盛行的欧洲,海外殖民扩张是推进大英帝国建立的主要手段。航海生涯是康拉德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丰富的海
通过严复(1854-1921)于1903至1904年间批注的《法国革命》及相关史料,本研究考察和分析了托马斯?卡莱尔(ThomasCarlyle,1795-1881)与严复二者间的历史观的异同之处。  本研究发现,卡莱尔与严复二人对于法国革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所区别。卡莱尔的浪漫主义英雄历史观兼具激进和保守,他认为历史是神圣天意(“DivineProvidence”)和过去对现在的预言(“P
本文尝试在生成语言学框架内从形态分布特征的角度研究英汉语频率副词的句法语义接口问题。引入Halle&Marantz(1993)、Marantz(1997)、Hale&Keyser(1993,1998,2002)、Harley&Noyer(1999)、Arad(2003)、Embick&Noyer(2007)等人的分布形态学理论(该理论将句法运算直插词库,深刻揭示了词项结构的句法性质)来解决英汉语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