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叛逆自从上世纪70年代由罗伯特·埃斯卡皮提出之后,就引起翻译界对该翻译现象的关注与阐释。文学翻译由于其再创作的特质,成为创造性叛逆这一现象频繁出现的翻译领域,是区别于其他翻译类型的特殊翻译领域。本论文将从阐释学角度出发,探析创造性叛逆存在于文学翻译中的深层意义。 传统阐释学起源于对神旨的解释。而现代阐释学以伽达默尔为代表。伽达默尔提出阐释学三大概念,即偏见、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本论文将这三点与文学翻译相联系,发现这三点均会导致文学翻译中译本对原文偏离的现象,从而证实了阐释学与创造性叛逆的内在联系与契合,并证明了创造性叛逆存在的合理性。 本论文以阐释学为理论支撑,以个案研究为研究方法,从三个方面探究创造性叛逆产生的原因,即译者自身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文化和读者视域。通过此研究,笔者期望深入分析创造性叛逆的存在原因、优劣,和存在于文学翻译中的意义。除此之外,笔者还希望通过此论文,为文中案例—肯内斯·雷克斯罗思和他的英译作品—的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综述了阐释学与文学翻译发展历程的相通之处,并对创造性叛逆在国内外的发展做了全面综述。第三部分为理论支撑部分,详细介绍了伽达默尔三大阐释学概念对文学翻译的关照,并分析了由此引出的三大影响因素:译者意识形态和诗学观、文学因素和读者视域。第四部分为个案研究部分,从三大影响因素出发,深入分析肯内斯·雷克斯罗思的李清照词英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第五部分是总结:创造性叛逆的优劣,以及该论文对后续研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