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角度看创造性叛逆——以肯内斯·雷克思罗斯的李清照词英译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d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叛逆自从上世纪70年代由罗伯特·埃斯卡皮提出之后,就引起翻译界对该翻译现象的关注与阐释。文学翻译由于其再创作的特质,成为创造性叛逆这一现象频繁出现的翻译领域,是区别于其他翻译类型的特殊翻译领域。本论文将从阐释学角度出发,探析创造性叛逆存在于文学翻译中的深层意义。  传统阐释学起源于对神旨的解释。而现代阐释学以伽达默尔为代表。伽达默尔提出阐释学三大概念,即偏见、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本论文将这三点与文学翻译相联系,发现这三点均会导致文学翻译中译本对原文偏离的现象,从而证实了阐释学与创造性叛逆的内在联系与契合,并证明了创造性叛逆存在的合理性。  本论文以阐释学为理论支撑,以个案研究为研究方法,从三个方面探究创造性叛逆产生的原因,即译者自身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文化和读者视域。通过此研究,笔者期望深入分析创造性叛逆的存在原因、优劣,和存在于文学翻译中的意义。除此之外,笔者还希望通过此论文,为文中案例—肯内斯·雷克斯罗思和他的英译作品—的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综述了阐释学与文学翻译发展历程的相通之处,并对创造性叛逆在国内外的发展做了全面综述。第三部分为理论支撑部分,详细介绍了伽达默尔三大阐释学概念对文学翻译的关照,并分析了由此引出的三大影响因素:译者意识形态和诗学观、文学因素和读者视域。第四部分为个案研究部分,从三大影响因素出发,深入分析肯内斯·雷克斯罗思的李清照词英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第五部分是总结:创造性叛逆的优劣,以及该论文对后续研究的启示。
其他文献
冗余现象分为积极冗余和消极冗余。积极冗余是正确得体添加的语言成分,是语言现实存在和交际的必要。而消极冗余是错误的、不应该添加的语言成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异化翻译策略将异域特质引入目标语言文化,以质疑并改革或颠覆目标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中陈腐守旧的文化观念和形式。它是异域特质与本土性的融合物。   语言文化差异自两个国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里有大量赋予表现力的词汇,他们增强了汉语的表达效果。成语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精髓和汉语文化的一种经典形式;其中的四字成语言简意赅、形
在中国,随着农民工人数的急剧增长,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其中的首要问题。由于他们特殊的背景,农民工子女在适应新的学校环境中存在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巨著之一,《聊斋志异》蕴含了丰富的中国鬼文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理解《聊斋志异》就是理解这些鬼文化。翻译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2008年为止,《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