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证人民群众安全通过铁路、便于通行修建立交通道,为减少投资修建下穿立交,为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对铁路运输影响且保证结构整体性能良好,修建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穿越既有线路顶进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结构受力情况及变形情况,为保证整个工程从建设到施工及运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及质量保证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依托下穿兰青线K38+1281-2m框架箱涵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工程的施工方法、既有线路加固方式及顶进过程控制进行理论与实践相关的分析研究,对工程框架结构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两种方式进行结构受力大小、分布情况分析和比较,通过研究框架涵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变形与稳定性、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对框架涵就位后工后沉降变形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通过研究分析,得到研究成果具体如下:(1)通过现场地质钻探资料收集进行研究分析以及通过现场踏勘,对涵址地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和场地稳定程度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涵址地处两山夹一川,位于山前倾斜洪积平原区,场地地形条件良好,较平坦,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内,场地基本稳定;(2)通过钻探资料和地面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工程范围内所属区域分布的粗圆砾土层厚度大,密实度较高,层位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表明地层较稳定,将基础置于粗圆砾土层一定深度,基础抗滑稳定。(3)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框架涵结构受力变形最大值及位置,作为设计、施工的控制点,研究得出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结构对角节点刚度要求很高,在结构的板、墙连接处加设梗腋可以满足刚度要求。结构需增加梗腋,减少顶板和底板的变形,满足刚度要求,可使边墙或顶板、底板相对较薄;结构底板为控制部位,设计、施工应保证底板厚度及配筋强度,保证结构满足强度、刚度要求。(4)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箱体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受力变形特征,研究得出框架涵结构受力变形变化情况及最大值及位置,绘制出变形曲线、受力曲线,掌握其变化规律,从而为理论计算方法及结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类似工程提供研究借鉴。(5)通过沉降观测研究及工后沉降及变形评估,预测分析框架涵在使用后的沉降及变形情况,从而为保证既有铁路运行安全及养护维修线路、桥涵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