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概述。首先说明了证明责任、行为责任、结果责任的内涵,并明确了文章写作中所用概念之内涵。然后对学界就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在论述了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三种观点进行了评价,并表明了分配正当防卫证明责任的标准。三种观点分别为,一是被告人不仅要承担结果责任,还要承担提供证据将正当防卫证明到优势证据之证明标准的行为责任;二是被告人不承担结果责任,但是要承担提供证据将自己的正当防卫辩护主张证明到合理怀疑之证明标准的行为责任;三是被告人既不承担结果责任,也不承担提供证据并证明存在正当防卫的行为责任,但是被告人为了防止承担不利后果,有证明必要。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包括检察机关的控诉职能、存疑时有利被告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第二部分是对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的实践考察,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终审的判决结果为标准将所考察的案件分为终审判决被告人有罪的判决和终审判决被告人无罪的判决。根据案件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又分别将两种终审判决结果下的案件作了梳理、归纳和分析。然后指出实践中存在的,在明知正当防卫存疑情况下的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不当问题,一是行为责任分配不当问题,具体表现为规范层面的合法性问题和实际操作层面的现实合理性问题;二是结果责任分配不当问题,具体表现为借防卫限度的名义分配正当防卫的结果责任、以定罪免刑或适用缓刑变相分配结果责任以达到息讼的目的、选择性认定案件事实以规避结果责任的分配、强行违背疑罪从无原则分配结果责任。第三部分分析了正当防卫案件证明责任分配中问题的成因。一是立法上对行为责任的规定不明确。并且,行为责任的承担会影响结果责任的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责任承担的确定性。二是犯罪构成理论对结果责任的分配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正当防卫事实否定了社会危害性,但在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影响之下,正当防卫案件入罪容易出罪难。三是民意和考评制度对司法的影响。非理性和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民意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审判机关对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专门机关部分不科学合理、不符合诉讼规律的业绩考核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案件的公正处理。第四部分是选择我国正当防卫证明责任的具体分配方案并提出一些保障措施。在合理吸收域外四个国家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之方案所提供的有益经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降低辩方的行为责任、激发专门机关充分发挥查明职责的基础上,选择了较为合理的分配方案:其一,被告人承担提出正当防卫事实主张的责任;其二,被告人不承担提供能证明正当防卫事实存在之证据的行为责任;其三,被告人更不承担运用证据论证正当防卫成立的行为责任;其四,由公诉机关承担正当防卫事实真伪不明时的结果责任。在论述了这种分配方案的优点以及选择的依据之后,提出从明确三机关分别为各自诉讼阶段的查证主体、专门机关不得以犯罪事实已经得到证明而拒绝正当防卫相关的查证申请、专门机关为了防止被告人缠讼可以拒绝无关的或者明显重复的查证申请这三点进一步完善分配方案中的行为责任分配。在选择并完善分配方案之后,提出了一些保障分配方案落到实处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辩方的取证能力、强化二审监督职能、发布指导性案例并加强裁判文书对正当防卫的释法说理等。
其他文献
中间判决制度发端完善于德国,继承发展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体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中间判决制度产生于法官的诉讼指挥权,是法官于民事诉讼过程中依职权对先决事项作出的确认性判决,能够发挥固定争点、整顿审理、提高诉讼效率等作用。在我国中间判决缺失的制度背景下,我国对程序性先决事项采用裁定、决定加以判定的模式,此种模式能够及时解决程序性先决事项争端,但是对实体性先决事项采用诉中作为焦点问题进
学位
在制度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具有雄厚实力、对创始人依赖程度高又迫切需要外部投资的科技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对差异化表决结构的渴望,差异化表决结构成为新经济公司上市治理结构的选择。但差异化表决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属性在满足新经济公司融资需求和创始人团队控制权不被稀释的同时也增加了代理成本及内外部监督机制失灵的法律风险。差异化表决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诟病引发了关于如何防范控制权强化的激
学位
近年来,我国司法实务中对刑法的期待可能性的适用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而相关理论研究却逐渐趋于淡化。归纳起来,大概可以提炼为三个问题:第一,期待可能性作为一个外来理论,本身具有局限性与对国内刑法体系的不适应性,导致理论的体系定位困难。第二,实务中关于期待可能性的适用情形零散且缺少规范的适用指引,容易成为万金油式概念。第三,道德判断因素的存在,使得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模糊不明。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司法实务
学位
著作权滥用是著作权人超出权利目的,违反著作权法、反垄断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或其他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利行使。作为一种不正当的权利行使,著作权滥用行为破坏了著作权制度构建的私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也对竞争法所保护的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了损害。对著作权滥用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对于保持著作权制度所涉利益之间的平衡、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对于著作权滥用的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漏洞和可完善
学位
文章以“密度的测量”为例设置了专题实验复习,基于当前学生的复习现状,由基础的实验器材选择为起点,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密度,最后总结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重新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以分层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期刊
在商标授权确权行政诉讼中,当导致未注册商标无法获得注册或者已注册商标权利灭失的事由消失时,1此时法院会基于实质公平的考量引入情势变更原则,根据变更后的事实对案件进行裁判。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商标规定》”)第28条将司法实践中适用情势变更原则这一做法予以规范化,以期为情势变更原则在商标授权确权领域的适用提供指引。然而在理
学位
随着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和我国国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对于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若不能正确对待因我国产业转移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然而,在我国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地区之间由于产业转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象日趋严重和由产业转移所造成的污染转移延误了治理的最佳时机,增加了生态环境修复的成本,损
学位
个人信息保护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到来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议题。随着APP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情况也十分普遍,然而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都已经离不开各类APP所提供的便捷服务。因此,APP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早已意识到个人信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但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立法进程相对迟缓,一直以来存在以公法保护为主的倾向。人们个人信息安全
学位
关怀伦理学是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形成的思想精华,但它发展的过程又是独成一派的。关怀伦理学自女性主义思想中诞生,其分析方法中天然带有女性视角,并再由女性主义学者不断完善。同时还汲取了经验主义、情感主义之精华;并经历了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到伦理学再走向政治学的过程,建构起一个以女性视角研究道德的独特的学术流派。在传统伦理学中讨论的人的范畴,虽没有指明男性这一特定性别,但是根据历史发展背景得知其实是不包
学位
目前我国慈善信托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缺乏系统化的规范制度、现有制度落实情况不佳以及制度未能及时回应实践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慈善信托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低,慈善信托信息公开监管难度大,阻碍慈善信托行业整体发展。文章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论证,着力于对我国慈善信托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现状进行系统化研究,具体通过对现有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对实践公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归纳分析我国慈善信托信息公开制度中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