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气体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全球变暖则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而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世界各国各地区纷纷致力于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以期改善或解决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导致的环境和生态等全球性问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因此,本研究依托国家林业局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以杭州湾南岸典型的自然滩涂湿地及由湿地开发而来的不同时间序列的农田为研究对象,调查杭州湾自然滩涂湿地以及不同围垦时期的农田,分别采集芦苇、互花米草、海三棱蔗草植被下和光滩的土壤样品;同时采集不同围垦时期(10,40,60,120 a以上)的农田土壤样品(0-10,10~20,20~30,30~40,40~50 cm),分析不同组分之间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碳(ROC)和轻组有机质(LFOM)的变化;另外,应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杭州湾南岸慈溪市域内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0-100 cm)的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0-50 cm各土层,芦苇、互花米草、海三棱蔗草植被下和光滩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介于3.87~5.29 g·kg-1, 6.15~6.78g·kg-1,4.33~5.06g·kg-1和4.2~5.25 g·kg-1之间,互花米草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相同土层的其他湿地类型;互花米草的水溶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处于90.69~104.24 g·kg-1,2.00~2.95g·kg-1之问,高于相同土层的海三棱蔗草、芦苇和光滩,而光滩的易氧化碳含量(2.06—2.30 g·kg-1)高于相同土层的其他湿地类型;各土层光滩水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例相对较小,而易氧化碳分配比例较大;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蔗草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分配比例在各土层高低变化各异。2)不同围垦时期农田土壤各有机碳活性组分变化规律总体上跟土壤有机碳相近但亦有不同之处。随围垦时间增加,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表现为增加趋势,但围垦40 a以上,其含量均趋于相对稳定水平;其中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增幅依次为40.43%,14.23%,25.47%,13.68%;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但水溶性有机碳略有差异;水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例随围垦年限增加而减小,易氧化碳则相反;土壤有机碳与其活性组分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并且各组分与土壤全氮、土壤含水量也显著正相关。3)慈溪市域内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3.49~7.95 g·k岔1,变异系数介于54.51%~67.34%之间,属中等程度变异;地统计分析得出块金效应变化范围为0.141~0.372,表现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自表层至底层最优半方差模型依次为高斯、指数、指数、高斯和球状模型;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自滩涂向内陆呈递增趋势,其中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平行于海岸线的带状分布;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呈递减规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围垦时期均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从研究结果看,互花米草的入侵增强了滩涂湿地的固碳能力;随围垦年限延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但其稳定性可能略有下降;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能够反映土壤有机碳动态特征;慈溪市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杭州湾南岸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