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扩张与农村经济转型:来自退耕还林工程的证据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h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主要是从碳减排和增加碳汇这两方面开展工作。现有文献表明:一方面,经济增长可能会增加生产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使得更多森林被砍伐;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上升也有可能会增加居民对更为优质的生态环境的需求和重视,这又会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然而,目前研究并没有考虑森林扩张对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影响。在碳中和背景下,本研究借助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这一拟自然实验来探讨森林扩张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重点关注森林扩张对农村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是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一项环境规制措施,最直接的触发点是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整个退耕还林工程经历了从1999年在甘肃、陕西、四川三省试点,到2002年在25个省份全面推开,到2007年暂停退耕规划的历程。从1999年到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共将799.52万公顷的耕地改造成林地,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项目。在第二章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第三章对退耕还林工程政策背景的介绍之后,本文展开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第四章是退耕还林工程对森林扩张的影响,并估算其产生的森林碳汇。退耕还林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将坡耕地进行退耕造林。首先,本章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到底将多少农地改造成为林地这一问题。随着农地坡度的上升,灌溉的困难程度增加,坡耕地转变为林地可能只是由于自然抛荒造成的,不一定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造成的结果。为识别退耕还林工程和森林扩张之间因果关系,本章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地类别转换的影响在坡度上存在一定的政策门槛,即退耕还林比例在农地坡度超过10度时会出现明显跳跃。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坡度数据等卫星遥感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法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使得1995-2010年退耕还林的比例上升45.2%。我们还利用非参数形式事件研究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实证模型、退耕还林工程未实施地区1995-2010年土地类型转换样本,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地区1995-2000年土地类型转换样本进行稳健性或者安慰剂检验,以确保基准结果估计的可靠性。基于这一估计结果,本章再计算出退耕还林工程所产生的森林碳汇,并进行收益分析。退耕还林工程每年平均产生碳汇1.7亿吨,约占我国每年森林碳汇总量的4.2%。第五章是借助退耕还林工程这一拟自然实验研究森林扩张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首先,本章梳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影响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坡耕地的退耕释放剩余劳动力,二是现金转移支付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在实证研究部分,本章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利用退耕还林工程造成的一定坡度门槛,即农村劳动力供给在农地坡度超过10度时会出现明显跳跃,通过参数形式和非参数形式的事件研究法模型回归分析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使得2010年农村年轻人口参与劳动供给概率显著增加4.28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地区劳动供给行为是具有异质性影响的。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集中显现在年轻女性群体中,对年老的劳动力和男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没有显著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也显著增加农村年轻女性劳动参与者的工作时间。最后,本章还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劳动力行业分布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使得年轻女性从农业行业向非农行业转移。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市场的转型。第六章是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通过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两个角度来给出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微观证据。一是基于农村家庭调查数据考察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地区家庭部门的收入、消费和非农生产活动的影响;二是基于经济普查数据考察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地区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影响。在估计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时,其估计的结果可能受到同时期不可观测因素的干扰,例如当地历史上的经济结构或者文化使得农村家庭更多从事商业活动。本章将借助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对坡耕地进行退耕这一核心任务来应对这一内生性问题。在本章使用的样本中当地区的平均农地坡度超过十度时,该地则会受到退耕还林工程更多的影响。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域,农地坡度超过十度耕地向林地转换的趋势与农地坡度在十度以下耕地向林地转换的趋势有着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一特征,本章从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两个角度来识别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转型的影响。家庭部门的实证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促使农村家庭向非农行业转型,同时家庭粮食生产并没有受到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显著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纯收入和消费,其影响渠道是因为退耕还林工程使得农村家庭更多地参与工业生产;此外,家庭的农业生产活动并没有受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对家庭的粮食生产和人均粮食生产没有显著的影响。企业部门的实证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促进农村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具体而言,退耕还林工程显著增加了农村地区制造业企业的雇员数、资本和产出,还显著增加农村地区制造业企业数量。总结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实证结果,退耕还林工程推动了农村地区当地经济结构向非农行业进行转型。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表明,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一项旨在改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生态工程,一方面使得森林面积大规模扩张,从而产生大量的森林碳汇;另一方面也增加农村地区劳动力供给,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转型。这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实现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实现碳中和目标和经济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宝贵的经验。
其他文献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号召从追求“金山银山”转向更要有“绿水青山”,如何协调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环境规制是治理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政策工具,具体执行的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存在疑惑,认为环境治理要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所以并不完全执行环境规制。为了提升地方政府执行环境规制的积极性,《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首次
学位
经济学家对认知能力的研究主要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展开。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认知能力在传统人力资本理论中被认为是不易测量的。因此,在大量实证研究中,教育往往被简单地认为是个体潜在能力的良好代理变量。这种做法虽然便捷,却存在明显的不足。在现实社会中,即使受教育年限或学历相同,能力也有可能相差很大。能力比受教育程度能够更好地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力资本差异。随着心理学的进步,语言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决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得以充分释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瞩目成就,但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并在社会经济中的利益掠夺,导致了财富分配在区域、城乡和行业之间的差距。本文从家庭差异性微观视角研究经济金融化过程中的财富分配差距扩大化问题,聚焦于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经济金融化向家庭领域渗透的主要机制和传递路径,即由宏观部门结构转向微观家庭差距;其二是家庭差异性因素与实物类、非实物类财富分配差距的关
学位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不懈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理论和实践挑战之一是非公经济与共同富裕间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解析。从现实逻辑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揭示了“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
学位
企业通过实施包括品牌策划、品牌发展、品牌营销、品牌评估等在内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能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引领行业发展。本文从 ISO/TC 289 的品牌价值“五要素”模型入手,结合核电AE公司管理业务的幅度和特点,分析设计相关品牌先进性评价指标,总结指标及其权重和测评值的主要确定过程,并简述其应用情况,为服务企业的品牌先进性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基本医疗保险在保障公民健康、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明确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责关系,适度强化中央在知识产权、养老以及环保等多个领域的事权,实现对于共同事权的有效控制。2018年7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和医疗救助明确为央地共同财政事权。2020年2月《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此
学位
目的:探究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风险及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病施行非心脏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麻醉方式和手术类型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观察不同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0岁以下患者(40例)未出现并发症风险,50~69岁患者(4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70~80
期刊
从古希腊哲学开始,人们对分配正义理解的共同之处在于“每个人得到他们的应得”,而不同时代对应得是什么、如何实现应得有不同认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强调让有功劳、美德的人得到成比例的报偿,旨在追求和谐有序的政治秩序。基督教义与中世纪的应得思想中包含按需与按劳分配,穷人从富人那里获得救助也是应得。在格劳秀斯之前的社会科学家那里已经诞生了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观,即国家有义务帮助穷人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学位
企业社会责任是西方社会为解决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不一致问题而提出的理论问题,这一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以前,从社会开始关注商人“服务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开始就已经萌芽。20世纪初至60年代末,随着学界围绕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话题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和争论,逐渐形成了基于哲学伦理理念的社会责任概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理论界逐渐回避企业社会责任中内生的哲学伦理观困境,将企业社会回应、企业社会绩效、利
学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落地并有效实施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中国经济内循环正在不断完善,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拓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时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挑战,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一直扮演着承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角色,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而现阶段,推动开发区建设和创新转
学位